在贵州茅台(600519)集团营销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成立之前,茅台已不断释放出营销体制转型的信号。茅台酒股份公司副总经理在2018年11月曾表示,2019年将不再发展新经销商,将筹备自营管理部和终端渠道事业部,健全终端服务体系。
无独有偶,被业界称为“营销女王”的董明珠,也开始对格力营销体系进行变革。董明珠去年底宣布了格力销售管理要彻底变革的消息,今年2月份格力8万员工便开启了“全员销售”模式。
不管是茅台对现有经销商不再加量、不再新增经销商专卖店,还是格力颠覆原有模式、进一步规范营销体系,首当其冲的就是原有的经销商体系。数据显示,2018年贵州茅台经销商减少了437家,今年仅一季度这个数字就达到了533家,截至2019年一季度,贵州茅台国内经销商的数量仍然达到了2454家。
很容易看到的是,像茅台、格力这样的传统大企业,在其发展的早期,都非常依赖于经销商体系,因为企业打入市场首先就是要提高销量,尽可能提高市场份额。毫无疑问,遍地开花的经销商非常有利于企业走量,帮助企业低成本打开区域市场方面立下汗马功劳,也为企业渡过艰难的初创期提供了可贵的支持。
不得不承认,经销商的存在对企业的销售甚至品牌形象强化都有诸多益处。但是,全国各地经销商数量过于庞大,就会使得企业对其控制力被大大削弱,尤其是在销售方面,经销商的权限相当大,同时阻隔了企业和客户的直接联系,更有甚者会结成利益集团左右公司的决策。当前茅台备受困扰的一个问题就是,随着茅台酒逐渐成为紧缺资源,不少经销商囤积居奇,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随意加价,最终市场价远高于茅台集团所规定的价格。
此外,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销量尽管依然重要,但是企业更倾向于品牌统一性;而且,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及配套的物流基础设施的完善,经销商的渠道优势在一定程度上遭到削弱。再者,随着消费升级的不断推进,消费者对产品有了更多个性化的需求,这就要求企业更加贴近消费者,感知并回应需求的变化,网络将成为大型生产企业致力打造的新渠道。
不管是茅台、格力还是其他同类企业,都势必要逐渐弱化经销商在营销体系中的地位。如此,不仅可以加强企业对于整个渠道的掌控,平抑产品的价格乱象,而且可以让企业在新的消费方式下,更加专注于C端。
可以预见,在新营销体系中,经销商所能起到的作用将会越来越小,未来收权、扁平化将是经销商体系转变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