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制药生产的“肺炎1号方”被运输到国外支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西屋康达的轨道交通专用空调被安装在广西南宁地铁站项目、菱王电梯的公共交通型自动扶梯在川藏铁路项目中经受住了严寒和高海拔的考验……
近年来,由南海细分行业龙头企业研发制造的产品在各种重大项目中得到应用,一批深耕制造业多年的南海制造业企业,凭借过硬的产品品质经受住了市场考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擦亮了“质造南海”的金字招牌。
制造业是南海的根,民营经济是南海的本,南海也从规划、政策等方面全方位来推进质量强区建设,培育具有竞争力的品牌企业。目前,南海区细分行业龙头企业数量达到168家,占佛山全市龙头企业总数的33.8%,位列全市五区首位。
●黄逸豪 李慧君
科技引领品质提升
今年疫情期间,菱王电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菱王电梯”)根据用户的防疫需求,快速研发出了一款非接触式智能电梯,用户在进入电梯前用手机扫一下二维码,在手机页面上输入目的地楼层数,就能全程无接触式地乘坐电梯。
扫码乘梯只是这款智能电梯的功能之一,菱王电梯研发团队在这款电梯上还加装了语音识别、人脸识别、二维码识别等功能,并在电梯顶部增加了紫外线消毒模块。
“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利用新技术推出高性价比的创新产品,是企业竞争力所在。”菱王电梯总经理谢建说,菱王电梯拥有一支接近100人的研发团队,研发领域涉及智能化、节能、舒适度提升、生产工艺等多个领域。
而在西江河畔的广东省九江酒厂有限公司(下称“九江酒厂”),该企业依托中国米酒研究院,与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食品检验所等高校和机构针对低醉技术开展产学研合作,通过观察小白鼠酒后醉酒行为,建立人体醉度测试模型,目前已经申报了10个关于低醉技术的发明专利。
“随着消费升级,消费者对米酒的口感和饮后舒适性提出更高要求。”九江酒厂副总经理、中国白酒工艺大师何松贵介绍,九江酒厂除了通过产学研合作提升饮后舒适性外,还建立针对米制酒的风味指纹图谱,按照不同维度对米制酒进行打分,形成一套米制酒量化标准,提升产品的口感稳定性。
以科技引领品质提升已成为南海政企双方的共识。为进一步增强南海制造业整体水平,南海区在今年发布了《佛山市南海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六大工程”行动方案》,将通过“强核”“立柱”“强链”“优化布局”“品质”“培土”六大工程,进一步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标准化提高质量稳定性
从2016年至今,广东一方制药有限公司(下称“一方制药”)持续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到药材产地取样,为百余种中药材建立指纹图谱,样品经过多道检测工序对比研究药材中的有效成分,以便企业确定最终使用药材的基源与品种,确保大工业化生产的产品质量稳定均衡。
在一方制药副总经理魏梅看来,中药很难用西医的观点进行解释,一方制药希望通过高层次研究建立中药指纹/特征图谱,从新角度对中医中药进行阐释,一方面保证每批产品的疗效稳定性,另一方面也是搭建一座中医药与世界沟通的桥梁。
同时,一方制药一直积极参与中药配方颗粒国家标准的制定,今年参与制定了ISO18668—1:2016《中医药—中药编码系统第1部分:中药编码规则》等9项标准,被评为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标准项目奖一等奖。
“一流企业做标准,吹瓶模具领域我们掌握了市场话语权。”广东星联精密机械有限公司(下称“星联精密”)总经办主任卢佳介绍,企业参与了8项国家标准和1项国际标准的制定,其中,3项国家标准由星联精密主导制定。
此外,星联精密在内部积极推行信息化和标准化,把多年来积累的模具数据纳入数据库,每当有新的订单就可以快速基于现有成熟标准件进行加工,大大缩短了产品交付周期,也提高了产品质量稳定性。
推进标准化工作开展,南海企业并不是孤军作战。据介绍,南海区已构建起“政府主导、企业主体、部门协作和社会参与”大质量工作格局,先后出台多项扶持政策,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对主导制定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的企业给予科研补助。
据统计,2019年全年,南海全区累计发布各级标准1072项,在全国县级区域中位列前茅;南海还在铝型材、纺织、半导体照明、泛家居、公共管理等产业领域,制定发布实施56项联盟(团体)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