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机床门户网,注册会员、发布信息,寻找商机一网搞定

让卖家找上门

《发布采购单》

客服热线: 13325003550 总访问量: 30321120 产品数量: 988 商家数量: 1899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资讯热门话题正文

曹德旺:制造业产业链一定要留在中国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12-21 浏览次数:588

如今中国制造业不断升级,有一部分人在看到这种势头之后纷纷提议,将高端制造业留在本土,而将低端制造业转向东南亚、非洲等地区,这样的提议赢得了不少掌声,但是在笔者看来这样的提议对于中国的长久发展而言是极其不利的。

如果说中国的制造业是在缓缓起步,那么美国的制造业却是站在高端,尽管如此,美国也曾提出过制造业"回流"的说法,而这不得不让我们深思,美国的作为一个以第三产业著称的国家,为什么还需要让制造业"回流"呢?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与笔者所言的将制造业产业链留在中国有着很强的关系。

曹德旺:制造业产业链一定要留在中国

一、外迁之路

随着全球产业布局正在面临着深刻的调整,受到生产成本、企业国际市场布局、地方产业政策、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地区间产业分工正在不断的发生变化,引发了部分产业在地区间迁移

产业在不同地区间相互迁移,原本是经济全球化时期的常态,主要是想要通过全球产业分工格局变化与演进,而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

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受到外部冲击而导致的产业外迁,可能会打乱一个地区的产业升级节奏,若在未完全实现工业化的时候就过早的"去工业化",很有可能会导致国内"产业空心化",从而失去向产业链上游攀升的机会。

而随着经济进入转型升级和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中国在承接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同时,也面临着将部分中低端产业的外迁,趋势在这些年越发加快

曹德旺:制造业产业链一定要留在中国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7年中国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OFDI)净额已达295. 07亿美元,十年间增长了15.7倍,引发部分学者对大规模产业资本输出会导致国内"产业空心化"的担忧。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中低端制造业外迁意愿不断加强呢?

首先,当前中国正面临劳动力成本上升、经贸摩擦等长短期因素叠加,出口企业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与较高的风险水平,而这可能引发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外迁移来规避相关因素的直接影响

其次,受到国际外部环境的影响。由于美国发起的全球性经贸摩擦扰乱了既有的国际贸易秩序,打断了部分中美产业链的联系,会在一定程度上倒逼相关产业链进行调整,最直接的就是导致中国中低端产业外迁意愿加强。

制造业的迁出对于中国制造业的发展真的有利吗?这一点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曹德旺:制造业产业链一定要留在中国

若是从直接效应来看,低技术制造业以传统产业为主,产业链条短,产品内分工发展较为落后,而中高技术制造业的产业链较长,产品内分工更加细化,加之中国在产业链条上基本仍处于中下游位置,对于中间投入的依赖性更大,因而中高技术制造业的增加值率就更小。

而中低端制造业因为产业链条短,产品内分工较为落后,一旦外迁,对整个制造业影响极大。若是从关联效应来看,关联效应取决于两个因素:

一是外迁部门与其他部门的产业关联强度,产业链越长则关联效应越大;

二是产业链上主要配套产业的增加值率,若主要关联产业的增加值率较高,那么关联效应就越大。

中技术制造业以上游原材料生产为主,与采矿业和第一产业的关联性较强,而这两个部门都是增加值率很高的部门。

曹德旺:制造业产业链一定要留在中国

低技术制造业产业链条较短,对其他部门的拉动效应较弱,但与中技术制造业类似,部分部门的主要关联部门拥有较高的增加值率,导致其关联效应也较明显,如食物、饮料和烟草制造业以及纸和纸制品制造业等。

高技术制造业产业链条较长,理论上应具有较高的关联效应,但部分部门对自身消耗较大,反而相对地拉低了与其他部门的关联效果,如计算机、电子产品和光学产品制造业。

不难看出,制造业各个部门在国内生产时跟其他部门的产业关联要强于其在国外生产时的情况,其原因在于产业外迁后必然有部分国内中间产品被国外替代,导致其对国内的带动效应减弱

曹德旺:制造业产业链一定要留在中国

除了从GDP总量来看制造业迁出的影响之外,我们还应该注意制造业外迁对我国经济结构造成的影响,尤其是目前中国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时期,产业外迁所造成的结构性影响也是至关重要

首先,制造业外迁对第二产业的影响最大,这一结果较为显而易见。制造业外迁首先带来的是本部门和第二产业的增加值减少(直接效应),而对其他部门和产业增加值的影响均是间接的。

其次,若是对比制造业迁出后的长期和短期各产业增加值影响幅度的变化,就会发现各部门在长期内普遍会造成更大程度的第二产业增加值下降。

再加上上文提到的关联效应,一方面制造业各部门普遍与第二产业关联性较大,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第二产业大多为可贸易部门,而第三产业则相反,由此造成长期内外迁部门将更多地对国内第二产业的进口转变为当地采购

同时比较不同类别的制造业可以发现,大多数中高技术制造业外迁之后在长期内造成的第二产业的影响比低技术制造业下降幅度更大

最后,低技术制造业对第一产业的影响程度明显高于其他技术类别的制造业,且长期影响比短期变化更大,而对第二、三产业的影响较弱,且在不同时期内变化相对较小。

曹德旺:制造业产业链一定要留在中国

特别在长期内,除去记录媒介物的印制及复制业、其他制造业(含家具)这两个比较特殊的部门外,其他低技术制造业外迁普遍会对第一产业造成较大影响,而对第三产业的影响要弱于中高技术制造业

这是因为低技术制造业基本是在第一产业产品基础上的初级加工品,与第一产业的关联性更强,而中高技术制造业需要更多的研发、物流、信息等服务业支持,这也反映出不同技术制造业所各自具有的产业链特征。

不过,也有部分低技术制造业外迁会造成第一产业增加值上升,原因在于外迁过去的部门会产生对国内对应部门的额外需求,而且第二阶段相对较大,这两个因素有可能导致对某一个产业的影响为正,这样的行业就比如食物、饮料和烟草制造业等。

曹德旺:制造业产业链一定要留在中国

总的来看,制造业外迁不可避免地会造成第二产业的占比下降最多,但除此之外,低技术制造业外迁时更应当注意其对第一产业的影响,而中高技术制造业外迁时应当更多关注其对第三产业的影响。

但是对于目前的中国而言,制造业的外迁更多的还是以低技术制造业为主,但随着中国制造业水平技术的不断提升,尤其是在全球产业链持续向上攀升,高技术制造业对整体经济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外迁会造成很大程度上国内GDP的损失,甚至会影响到高技术制造业的升级。

外迁之路有利有弊,但对比看来弊大于利,那么面对外迁的现状,中国制造业又应该做出怎样的选择呢?

曹德旺:制造业产业链一定要留在中国

二、回流之时

曹德旺先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明确的提出了"制造业产业链一定要留在中国"的原则,这个观点其实是基于制造业外迁危害所做出的思量

对于制造业而言,因为有着不断的升级,让很多人认为低技术制造业已然"过时",但实际上,制造业从来不存在"过时"的问题,一旦需要制造业,那么就可以直接看出制造业对于国民经济的重要性。

就比如在疫情爆发之后,最先做出预判并且能够及时防控的中国,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某些低技术制造业的产业链留在中国。

当口罩、消毒水成为稀缺的紧俏物品时,任谁也不会想到技术含量并不高的口罩能够对经济起到这么大的作用。试想一下,若是中国将这样的低技术制造业产业链转移到其他亚非拉国家,那么面对紧急情况的中国又该何去何从呢?

反观美国,因为低技术制造业赚钱太慢,导致很多美国人对传统制造业丝毫没有兴趣,所以美国的低技术制造业很是脆弱,在面对这次突发疫情时就有些力不从心了,整个制造业供应链问题频出,更是将经济推向泡沫化阶段

曹德旺:制造业产业链一定要留在中国

其实从这个事件中,就完全可以看出保持完整制造业产业链的重要性,只有保证在自己国内仍然建有完整的制造业体系,才能在面对突发情况时有应对之策,提高自身的抗风险能力

也许制造业无法像第三产业那样能够为国家带去高额的经济效益,但是在关键时刻,制造业却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保持制造业产业链的完整,不仅仅是留住产业,更是提高自身的抗风险能力

对于目前的中国而言,"外迁"是个假命题,真正需要做的是"回流",把让制造业产业链在国内,使其维持稳定性,逐步迈向价值链的中高端,加强供应链之间的联动性,实现既发展又抗风险的目标。若是想要达到这样的水平以彻底的维护我国制造业产业链安全,又应该怎么做呢?

曹德旺:制造业产业链一定要留在中国

三、长久安全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尽管这些年中国的制造业已经走在世界前列,已经拥有了可以将低技术制造业转移的条件,但是鉴于制造业外迁将会带给中国的负面影响,笔者认为对于制造业产业链外迁的问题还是要慎之又慎

第一,密切关注中国对美出口较高的制造业部门,采取措施降低制造业的风险与成本。美国加征关税对中国高技术制造业冲击较大,对此应及早采取措施应对,通过减税降费、改善营商环境等方式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对冲经贸摩擦等外部冲击的影响

第二,短期内关注低技术制造业外迁的影响,长期内应重点关注中高技术制造业外迁的影响。短期内低技术制造业外迁倾向更大,并且造成的影响也更大,而长期内,中高技术制造业外迁对国内GDP的影响则更大。

同时也更加不利于产业结构调整。对此需灵活调整短期和长期的政策重点,短期内预防低技术制造业外迁的负面冲击,长期内则要将重点逐渐转移到中高技术制造业上

曹德旺:制造业产业链一定要留在中国

第三,尽量保持国内产业链与外迁部门的联系,尽可能防止单个部门外迁对产业链上其他部门的波及。若大规模的产业外迁发生且难以逆转,应引导外迁企业保持并加强与国内产业链的联系,采取措施降低外迁企业与国内的贸易成本。

同时也需要加强国内对于产业链上游环节的把控能力,解决关键领域被人"卡脖子"的问题,增强在产业链上的主导性与不可替代性。

第四,巩固我国自身的工业体系,进一步优化制造业全产业链的发展布局。从我国国情出发,充分发挥我国空间地域广、劳动力丰富的优势,解决我国目前因为区域间发展不平衡而造成的产业布局不合理的状况,更好的挖掘产业结构梯次转移的空间潜力,更好的发掘我国超大规模和不同层次结构的市场需求能力,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在国内建立和完善制造业的产业链及供应链,实现各方面的最大收益。

曹德旺:制造业产业链一定要留在中国

制造业作为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先导力量,其发展"势在必行、刻不容缓、影响深远",而维护制造业的产业链完整是实现产业链安全的前提,中国作为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为了提高我国制造业的安全性,务必要将制造业产业链留在中国,只有这样才能掌握好国家发展的命脉!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