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机床门户网,注册会员、发布信息,寻找商机一网搞定

让卖家找上门

《发布采购单》

客服热线: 13325003550 总访问量: 22743816 产品数量: 988 商家数量: 1902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资讯分析预测正文

制造业用工短缺现象再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1-22 浏览次数:434

临近春节,不仅是企业也是员工制定新年计划的时候,自然也就成了跳槽高峰期。日前,蚌埠市人力资源交流服务中心发布上年度四季度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状况分析,对进场招聘的2182家(次)用工单位提供的岗位,以及入场求职的38865人次求职者进行分析。统计结果显示,第三产业用工需求首次突破54%的关口,而制造业用工短缺现象再度出现。

企业招聘周期增长用工荒卷土重来

统计显示,上年四季度进入全市各类人力资源市场的单位共有2182家(次),累计需求48389人;进入市场进行求职登记者有38856人。环比来看,供求数量齐升,显示疫情影响进一步消退,企业活力增强。“进入三季度以后,企业用工量稳定增长,释放出‘积压’的人才需求。但是我们观察发现,企业招聘周期变长,就是招到合适的员工要用更长的时间,表示现有人才储备并不足以满足企业需求。”对此,市人力资源交流服务中心主任杨桓分析认为,上半年不少外地务工人员滞留,供求关系较为稳定。到了下半年企业订单增加,求职者却没有增加甚至减少,用工荒再次凸显。

1月20日是市人力资源市场的固定集市。时至九点,淮河晨刊记者在市场内并未看到多少求职者。一家人力资源机构负责人告诉记者,春节前部分企业用工量增加,但大部分求职者都是春节后再就业,因此存在一定时间差。对此,杨桓总结说,不光是春节前,我市的用工难其实长期存在,而且是结构性矛盾:一来制造业一线操作工短缺一直难以改观;二是技能人才供应不足;三是中小企业缺乏高端的管理和技术人才。

三产用工首次突破54% 外埠求职者同比增加

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数字是一二三产需求占比。统计显示,上年四季度第二产业占据岗位需求总量的43.89%,环比增加3.98个百分点,同比减少7.59个百分点;而第三产业需求人数占总需求量的56.11%,首次突破54%——在连续两年超过二产用工需求之后,三产用工需求爬上新台阶,显示我市用工需求正从以第二产业为主逐步转变为以第三产业为主。

如果对行业进行细分,上季度用工需求依旧集中在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和建筑业,五大行业占据需求总量的83.15%,共计22938人。这其中制造业占51.67%,同比增加4.55%,显示我市制造业发展依然稳健。再细分的话,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同比增长15.93%,但住宿和餐饮业同比仍有6.62%的降幅,显示疫情影响还未彻底消除。

从求职者的情况来看,在职人员环比减少2.23个百分点,同比减少4.07%;外埠人员虽然环比减少0.16%,但同比增加3%,显示就业形势基本稳定,蚌埠对外来人口的吸引力仍在增长之中。“从去年至今,高校应届毕业生都是就业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从统计来看,应届高校毕业生求职数环比减少4.25个百分点,同比减少6.52%,说明越来越多的高校应届毕业生实现就业,但是从另一个方面说,高校年末毕业季已经结束,没‘抢’到人才的企业更需要加把劲了。”杨桓说。

疫情影响持续消褪但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

如果对企业的需求做个画像,年龄基本分布在25-34岁和35-44岁,占总量68.33%;对技能的要求有所放低,比如无要求人数比重环比就增加了3.86%,对中等技能人才需求环比减少1.14%,表明处于复苏阶段的企业急需人手,为此宁愿放低技能、学历上的要求。

“上季度新开工的正嘉电子、中科云信创等企业,明显加大了制造业的用工缺口。”采访中,市人力资源交流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上季度处于求职者卖方市场的行业主要集中在育婴员、营销员、制图员、养老护理员等服务业及一线用工行业;而供大于求的前三位则分别是行政办事员、保安员和理财专业人员。

“从全年来看,2020年的人力资源供求从一季度的形势严峻,到二季度的缓慢恢复,三季度开始供求基本正常,四季度供求完全恢复正常。”杨桓在接受采访时透露,第二产业受疫情冲击较小,二季度用工需求即基本恢复往年同期水平;但第三产业受疫情影响较大,一季度需求同比下降38.05%,三季度才基本恢复正常。

杨桓预测,2021年开启“十四五”大幕,同时步入后疫情时代。我市人力资源市场供求总体仍会呈现出劳动力需求略大于供给的态势,求职人员的择业压力相对缓和。但一线操作工、专业技术人员、中高级技术工人供不应求的缺口仍将存在。在就业市场结构性矛盾的惯性作用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也将更加严峻。

对于很多求职者口中的就业难,杨桓也坦言,一是用工信息不对称影响了双方的有效对接;二是新生代劳动力就业观念发生变化,从过去的生存型过渡到发展型务工,而我市企业提供的薪酬待遇、用工环境难以达到,高期望值反而形成了就业门槛;三是企业转型升级加快,对技能、技术人才的需求增加,而教育、培训的步伐尚未跟上,导致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和岗位需求不匹配的矛盾突出,供求错位下,部分高校毕业生、大龄低技能劳动者成为就业难的主要群体。针对这一问题,我市在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多渠道发布岗位信息的同时,也组织更多企业走进高校开展校园招聘,并深入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确保“学以致用”。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