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机床门户网,注册会员、发布信息,寻找商机一网搞定

让卖家找上门

《发布采购单》

客服热线: 13325003550 总访问量: 22428542 产品数量: 988 商家数量: 1902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资讯热门话题正文

总理精彩阐释确立了中国制造业发展基调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11-12 浏览次数:439

1月27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推动《中国制造2025》与“互联网+”融合发展。会上,总理对如何推进“中国制造2025”进行了精彩阐释;一位部长说:“听得真过瘾!”。

总理精彩阐释确立了中国制造业发展基调

认真领会李总理对“中国制造2025”与“互联网+”阐释,感受到李总理讲话主要发出了五种信号,即警示、开放、市场、科技、模式等五种信号,奠定了“中国制造2025”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总基调。

发出的警示信号,让中国制造业从现在起应时刻保持与时俱进的紧迫感和危机感。今年达沃斯论坛,主题是“掌控第四次工业革命”,这为世界经济在普遍低迷情况下,找准了方向、提振了信心。我国制造业尤其中高端制造业有了较快发展,但离“第四次工业革命”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因为第四次工业革命,不单纯是一种产品制造,其内容已经扩大为“物理信息融合”,简单说就是“互联网+”,内容包括大数据、云计算、智能机器人和3D打印技术等等,由此掀起新一波汹涌澎湃创新浪潮。显然,达沃斯论坛的观点,值得我国各级政府部门与企业广泛而深入地思考,要主动寻找自身差距与不足,加倍奋发努力,树立时不我待紧迫意识,抓住发展机遇,才能缩小与第四次工业革命要求的差距,不致使我国制造业及围绕制造业运转的相关服务业再次沦落为世界最低水平。

发出的开放信号,让中国制造业消除固步自封、因循守旧落后观念,放眼看世界,才能不被时代淘汰。一方面,要树立开放理念,让中国制造业向世界制造业发达国家学习先进技术,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等方式借鉴国外成熟生产经验。同时,要通过“互联网+”技术在更大范围内向世界一切制造业发达国家学习,坚决消除靠自己企业或单独关起门来搞研究的旧有思维,通过互联网功能,顺利实现生产成本降低和与整个市场需求对接,减少生产浪费和损失。同时,为更好实现制造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政府要予以引导扶持,国家要创建一个制造业发展平台,吸引国内大专院校、科研机构、中小企业和初创企业加入进来,实现各方紧密结合,形成优势互补研发优势;政府还可给予资金等方面优惠政策,鼓励制造业创新活动。此外,加强国际创新合作,推动“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韩国等国紧密合作,相互学习、优势互补;并制定严格生产标准,使中国标准和国际标准对接,推动中国制造业“浴火重生”。

总理精彩阐释确立了中国制造业发展基调

发出的市场信号,让中国制造业彻底告别过去只管生产不顾消费者需求的生产模式,实现生产方式、生产品种最大人性化目标。现在制造业一个最大变化在于紧紧围绕消费者需求作文章,即所谓的“C2B”,由消费者提出要求,制造者据此设计消费品和装备品。这其实就是一场制造业领域的深刻革命;一个企业只有通过互联网,才能随时掌握消费潮流和趋势,实现与市场有机结合。而且,社会对制造业还有一项特别要求,制造商要适应消费者个性需求,实现装备的极端柔性化,才能生产出更多适合不同消费需求层次的产品,最终实现以满足市场最大和谐化和消费者最大化人性化为的生产目标。

发出的科技信号,巧用“互联网+”为中国制造业插上腾飞翅膀,中国制造业才能勇立世界科技发展潮头。我国现有制造业主要基于传统制造业基础之上,如果不在制造业中大力推广和普及使用互联网技术,就难以适应制造业最新科技发展需要,因为互联网具有与市场对接及交流信息技术难题双重功能。因此,在工业领域引入互联网技术,能推动制造业制造模式、经营模式和研发模式的全面变革,制造业才能融入最新科技成本,展现最大生命力。显然,中国制造应与“互联网+”深度融合,通过互联网引进先进科技技术,在制造业领域大力发展以互联网为核心内容的科技研发,才能促进制造业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才能跟上世界制造业发展形势,迎头赶上发达国家制造业水平,为中国制造业插上腾飞翅膀。

总理精彩阐释确立了中国制造业发展基调

发出的模式信号,让中国制造业坚持以市场主导、企业引导原则,才能找准发展切入点和立足点,最终走上兴旺发达之路。李总理指出,“中国制造业2025”与“互联网+”融合必须走市场主导、企业引导模式,这既是尊重客观经济规律之举,也是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充分发挥企业生产经营主动性和灵活性之举。因为只有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才会使制造企业追着市场跑,制造业才能找准发展方向,并及时掌握市场动态,发现自身生产不足与问题,及时调整制造业决策,增强创新动力,使生产行为符合市场要求,实现生产与消费平衡,减少社会资源浪费和损失。否则,企业依然迷恋旧有“供销模式”,就会使生产与消费脱节,无法满足消费者需求,让消费者产生不满,会把广大消费者消费能力推向国外,不仅对中国经济形成不可估量的损失,还会使中国制造技术永远仰人鼻息,无法自力更生,更无法走向制造业强国。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