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机床门户网,注册会员、发布信息,寻找商机一网搞定

让卖家找上门

《发布采购单》

客服热线: 13325003550 总访问量: 22739979 产品数量: 988 商家数量: 1902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资讯业界动态正文

制造业复工复产专题报告:“复工复产”中制造业投资机会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6-01 浏览次数:461

复工复产持续推进,物流供应链恢复过半

本轮疫情严重程度量级可与武汉相提并论,目前物流供应链已恢复过半。目前确诊病 例数已开始快速下降,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复工复产持续推进。从全国公路货运高 频数据来看,3 月底时供应链活动跌入最低谷,剔除“五一”假期造成的季节性因素,目 前供应链已逐步恢复一个多月。

制造业复工复产专题报告:“复工复产”中制造业投资机会

分地区看,除北京周边外,其余地区疫情影响均基本结束或持续下降。东北此轮疫情 已接近完全结束;北京及周边与东北疫情不属于同一传播链,目前已得到控制。长三角地 区,江苏、浙江已基本结束,安徽几乎没有病例,上海进入解封阶段。

从地面交通看,深圳、长春已回正常,上海逐步恢复,北京加入封控。近期主要封控 城市中,深圳和长春已恢复正常,上海进入 5 月以来,地面交通逐步恢复。对比此前因疫 情封控的武汉和石家庄,预估上海第二季度末可恢复正常,北京封控暂无扩大态势。

从工业物流看,东北及环北京物流即将全面恢复,北京物流缓慢下行至低位,长三角 除上海外均恢复过半。分省整车货运流量指数直接体现工业物流情况,东北受疫情冲击后, 已得到显著提升,即将恢复至正常水平;北京城区地面交通近期受阻,3 月中旬后持续下 行,目前处于低位运行,环北京的河北回升速度明显;华东疫情区域,受影响程度按上海、 江苏、安徽和浙江排序,上海工业物流全面下滑并未见明显恢复,江苏最差降至正常情况 的一半,安徽和浙江受损两三成,除上海目前未见恢复外,其余各省恢复程度均过半,按 此进度预计二季度末可完全恢复。

制造业复工复产专题报告:“复工复产”中制造业投资机会

类似武汉疫情时市场,“无差别”下跌后筑底回升

生产端受冲击程度弱于武汉疫情,总体来看至多为武汉疫情的一半

本轮疫情生产端受影响程度弱于武汉疫情,冲击范围接近其八成,然而实质受损更轻。 如我们在《制造业复工复产系列专题—从数据维度看复工复产(一)》(2022-05-26)所述, 本轮疫情对工业端的冲击弱于武汉疫情。统计累计 14 天新增确诊>100 的省级单位,武汉 疫情时期最多波及 22 省区,相关工业 GDP占全国 2019 年 31.2 万亿元工业 GDP的 87%, 而本轮疫情最多波及 16 省区,相关工业 GDP 占比 67%。从工业增加值和出口交货值来 看,本轮疫情实质受损程度明显弱于武汉疫情,不及后者的八成。

从电力来看,对比武汉疫情时期,当时六大发电集团日均耗煤量下跌至正常情况的 60%,目前约为正常情况的 80%,已在筑底回升。剔除春节季节性因素的影响,本轮疫情 于 3 月初开始影响生产端,经过近 1 个月平台期,于 3 月底持续恶化,5 月初已经筑底,目前逐渐回升。同比数据亦反映本轮受损行业有望在 1-2 个月内恢复至正常水平。

从生产来看,受影响较重地区工业和企业情况均好于武汉疫情。从疫情影响较重地区 部分产线开工率来看,自春节复工以来,开工率于 3 月末、4 月初上海实施全面封控开始 降低,并在短期内筑底,受影响程度弱于武汉疫情时期。工业企业端,产能利用率及亏损 情况均明显优于武汉疫情时期。

制造业复工复产专题报告:“复工复产”中制造业投资机会

结合物流情况,估算本轮疫情受损程度约为武汉疫情一半。从物流数据来看,2022 年 4 月仓储指数和电商物流指数分别为 47 和 104,2020 年 2 月分别为 39 和 97,正常时 段为 50-55 及 110 左右;从快递业务收入来看,剔除春节因素带来的回撤,快递业务收入 2022 年 4 月当月同比-10%,2020 年 2 月增速为-16%。综合来看本轮疫情的影响约为武 汉疫情一半。

制造业景气指数表明本轮冲击不及武汉疫情一半,主要影响新订单、在手订单和供货 商配送时间。2022 年 4 月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制造业 PMI 为 47.4,较荣枯线低 2.6;2020 年 2 月为 27.8,较荣枯线低 22.2。尽管景气指数不能直接体现绝对冲击,但可以确定本轮 冲击大幅弱于武汉疫情。从细分项目来看,封控主要影响物流,从而影响新订单、在手订 单和供货商配送时间。

高景气产业链公司基本面快速修复,股价韧性凸显

2020 年初受疫情影响,市场在 2 月中下旬快速见顶回落,以中证 1000 为例,2020 年 2 月 25 日至 3 月 25 日回撤幅度达到 13.5%,从行业层面来看,彼时市场下跌更多是 流动性挤兑下的“无差异化”下跌,对于制造产业公司来说,全国范围的人口进出管制和 延迟复工政策对部分产业链上市公司业绩影响进一步扩大,进而对供给端产生一定的抑制。 根据中信证券一级行业分类,在市场快速回撤期间,电子、汽车、国防军工、电力设备及 新能源、机械等制造业跌幅靠前。

制造业复工复产专题报告:“复工复产”中制造业投资机会

疫情严重地区上市公司股价并未遭到明显抛售,超一半公司股价韧性凸显。据统计, 注册地在湖北的 A 股上市公司共有 109 家,集中分布在电子(13)、基础化工(13)、通 信(12)、医药(12)以及机械(8)等子行业中,其中武汉本土上市企业 60 家。武汉不 仅作为我国中部的中心城市,更是中国制造产业链的关键环节,经过数年的发展,湖北省 在电子、通信、汽车、医药等产业形成较强的集群效应。

光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及器械是武汉市的三大支柱产业。从股价 表现来看,2020 年 2 月 25 日至 2020 年 3 月 25 日期间,109 家上市公司中,70 家企业 股价在市场下跌期间仍跑赢行业,具体来看电子、基础化工、通信、机械、电力设备及新 能源板块跑赢公司比例较高,分别达到 92.3%/76.9%/75%/75%/66.7%。而从 2020 年全 年维度来看,仍有近三成公司跑赢行业,主要集中在通信、电子等领域。

产业链受损程度对股价全年表现起决定性作用,疫情对部分产业上市公司短期偿债能 力造成较大冲击,但长期成长趋势不改的优质公司股价反弹力度较大。具体来看,部分产 业链受损严重,对全年营收和利润增速造成较大冲击,其中利润端修复程度对全年股价影 响程度较大,例如军工板块中的高德红外、菲利华、中航机电、航天电子;电子板块的帝尔激光、华工科技;新能源板块的骆驼股份以及汽车板块的东风汽车等,后疫情时期业绩 修复明显,均实现扭亏,带动股价全年表现优异,反观以烽火通信、长飞光纤为代表的通 信设备公司在首轮疫情结束后由于内需恢复节奏较慢,同时光缆光纤行业供给过剩,需求 疲弱的影响下,全面股价表现低迷。

制造业复工复产专题报告:“复工复产”中制造业投资机会

当前制造产业绝大多数细分赛道估值接近历史低位

本轮疫情之下,国内市场在内、外部压力的共同作用下,极端悲观情绪导致全面下跌, 与 2020 年初情形较为类似。从细分板块的角度来看,依据产业链和下游应用的实际情况, 可将中高端制造上市公司分为 16 个细分赛道。根据我们 2022 年 3 月 8 日外发的《制造 产业专题—寻找中国制造业的优势赛道》,选取中证 1000+中证 800 全部中高端制造公司 作为样本池,将制造产业上市公司分为 16 个细分赛道。2022 年初至 4 月底(4 月 26 日), 在市场经历“无差异化”下跌期间,航空航天、风电、军工信息化跌幅居前,而家电、小 家电、运输设备与工程机械板块股价韧性较强。(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4 月底以来,A 股市场触底反弹。一方面,投资者信心开始逐步恢复,同时人民币汇 率波动和美联储加息对A股的影响也开始衰减。另一方面,基本面预期转好驱动行情修复, 国内局部疫情影响趋势性好转,复工复产循序渐进,除上海外当前浙江、江苏和安徽的货 运物流数据相比去年同期缺口已有明显修复,预计 6 月长三角地区大范围复工复产可期。

尽管 4 月底以来 A 股大部分公司反弹幅度明显,但普涨之下仍有部分个股涨幅弱于大 盘,本篇报告将深入挖掘部分低估值同时业绩高增长的制造业个股。具体来看,截至 5 月 23 日期间,我们跟踪的 562 家制造业公司中,超过 75%的公司反弹幅度在 10%以上,绝 大部分公司涨幅在 10%-30%期间,涨幅在 5%以内的公司有 40 家,占 7%。个股方面, 爱旭股份、高测股份、东方日升区间涨幅最高,分别为 104.0%/71.4%/67.7%。

制造业复工复产专题报告:“复工复产”中制造业投资机会

当前制造产业各细分板块绝大部分估值水平位于历史均值之下,接近上轮底部位置。 静态估值方面,截至 2022 年 5 月 20 日,仅汽车零部件、电气设备静态估值位于过去 5 年(2017 年 5 月 26 日-2022 年 5 月 20 日)50%分位点以上。部分景气板块经历了年初 的回调后,当前静态估值水平已回归至合理区间,其中光伏、风电、电池、工业自动化静 态估值分别位于历史 38.3%/34.7%/31.7%/29.5%的水平。除此之外的工程机械、军工信息 化两个板块目前估值接近上一轮底部位置。

动态估值方面,工业自动化、风电、电池、军工信息化、家电、工程机械对应 2022 年整体 PE 分别为 20/15/20/26/11/11 倍,均位于过去五年均值以下位置。根据 Wind 数据, 计算 2017 年 5 月 26 日至 2022 年 5 月 20 日各交易日的股票市值对应当日 Wind 一致预 期净利润的动态 PE,剔除未盈利企业。结果显示,除光伏板块当前动态 PE(25 倍)略 高于过去五年均值水平(22 倍)外,其余制造业主要赛道动态估值均接近历史底部位置。

制造业复工复产专题报告:“复工复产”中制造业投资机会

从“产业链景气”和“政策受益”两个维度重点布局

本轮疫情冲击当地代表性产业,非主要产业影响较轻

本轮疫情影响范围正处于我国主要工业区,传统四大工业区中多数受累。参照《制造 业复工复产系列专题—从数据维度看复工复产(一)》(2022-05-26),大陆各省级行政区 中,吉林、上海、江苏、北京、安徽、辽宁在本轮疫情中受影响较为严重。以上省市正是 长三角工业区、辽中南工业区及京津冀工业区的主要组成或周边省市。

具体分地区来看,辽宁省制造业产业以汽车制造为主。辽宁省中游制造中,汽车制造 业产值远高于其他。省内制造业聚集在沈阳和大连周边,沈阳机械设备生产占比较高,大 连以生产船舶等其他运输设备为主。

吉林省主要中游制造行业是汽车。吉林省制造业主要集中在长春市,而长春是本次疫 情的重灾区。长春市中游制造中汽车制造业远高于其他,其主要代表厂商为中国一汽,代 表产品为发动机和汽车。此外,长春还生产其他运输设备中的动车组列车。北京市主要中游制造业为 TMT 设备和汽车,集成电路、汽车、手机等为主要产品。 北京是我国高科技产业中心,TMT 相关行业是主要高科技行业,从中游制造角度来看,TMT 设备制造是北京最主要的中游制造业,相关下游产品包括集成电路、手机、液晶显示屏、 微型计算机等。此外,北京还聚集了多家传统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制造厂商,汽车及零部件 占比同样较高。

制造业复工复产专题报告:“复工复产”中制造业投资机会

上海市工业门类齐全,各中游制造行业均有较高产值,产品最主要集中在发电产品、 汽车及零部件、船舶及集装箱以及集成电路。上海各中游制造大类的产值均值全国前列, 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2021 年总产值 862 亿元,虽然不及其他主要制造大类,但已高于全 国其他省份的该行业;除上述产品外,上海占全国总产量较高的中游制造业产品还包括家 电类的热水器、微波炉、洗衣机、空调等,几乎涵盖所有家电产品,以及微机、手机等 3C 数码产品及相关设备。

江苏省工业门类同样齐全,产品主要有工程机械、非汽车运输设备、电力设备、机床、 通信设备等。江苏是我国主要的制造业大省,其细分行业的企业利润高于大部分省市该行 业的总产值,苏北是我国最主要的工程机械生产基地,东部沿海地区目前已成为我国东部 光伏生产和发电的聚集地,此外,江苏各类发电设备、通信设备、机床、摩托车和船舶产 量占全国的比重远高于全国大部分省市。(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安徽省中游制造以电气机械及器材为主,产品主要集中在各类家电。安徽生产的家电 产品占全国的比重无出其右,其中电冰箱和洗衣机的占比超过了 30%,空调和彩电也达到 了 15%和 10%。此外,机床等通用设备以及汽车及零部件也是安徽的重要产品。

制造业复工复产专题报告:“复工复产”中制造业投资机会

浙江省以民营中小制造为主,门类齐全,产品主要分布在电气器材和机械、仪器仪表、 机床、专用设备等领域。浙江各制造行业产值均较高,最低的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2019 年工业总产值达到 718 亿元,全国来看相对不低。浙江占全国产量比重最高的产品是电动 工具、仪器仪表、机床、电动机、大气污染防治设备等。

总结来看,受本轮疫情影响严重地区最主要的中游制造为汽车行业,除汽车外主要产 品为船舶、机床、挖掘机、摩托车和集成电路。疫情主要影响的地区均是我国主要汽车生 产基地,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 7 个省市汽车相关产品累计占全国比重 60%以上,发动机占 全国比重的 45%以上,汽车产业受损严重。

除汽车外,疫情地区电气机械及器材、TMT 设备、通用设备等行业的产值也较高。分产品看,除汽车及零部件外,船舶(占全国 73% 以上)、机床(占全国 61%以上)、挖掘机(占全国 56%以上)、摩托车(占全国 53%以上)、 集成电路(占全国 51%以上)、电动工具(占全国 44%以上)、变压器(占全国 41%以上)、 洗衣机(占全国 41%以上)、仪器仪表(占全国 40%以上)等,也不同程度受损。除上述 行业和产品外,电力机械器材中的新能源相关产品、部分行业专用设备、3C 相关 TMT 设 备、部分仪器仪表受损较小。

制造业复工复产专题报告:“复工复产”中制造业投资机会

景气指数同样印证上述结论,专用设备景气度高,汽车景气度最低。根据中国物流与 采购联合会发布的制造业分行业 PMI,中游制造行业 PMI 虽然整体好于武汉疫情期间,但 均差于上中下游整体制造业,其中,汽车行业景气度最差,仅为 38.2,电气机械及器材和 TMT 设备行业次之,通用设备和专用设备所构成的机械设备行业景气度下滑幅度较小。

稳增长政策密集出台,加速复工复产及利润修复

稳增长政策靴子落地,政策合力开始显现,预计 A 股制造企业盈利将于二季度筑底回 升。5 月 11 日国常会强调财政和货币政策要以就业优先为导向,退减税、缓缴社保费、降 融资成本等都着力指向稳市场主体和稳岗稳就业。结合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从宏观层面 来看,更多反映的是 3 月下旬以来上海疫情防控对运输环节的阻断。综合个股和行业情况, 类比 2020 年武汉疫情时期,我们判断疫情对运输的阻断将进一步反映在上市公司二季度 业绩层面,A 股制造业各细分板块盈利预计将于二季度筑底反弹。

工业企业利润短期回调,复工复产预计将推进利润修复。2022 年 5 月 27 日国家统计 局公布工业企业利润数据,2022 年 1-4 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 2.66 万亿 元,同比增长 3.5%,较 1-3 月累计增速下滑 5pcts,实现营业总收入 41.85 万亿元,同比 增长 9.7%,较 1-3 月累计增速下滑 3pcts。近期,政治局会议、国常会、全国稳住经济大 盘电视电话会议均强调,要保市场主体,进一步减轻市场主体负担。随着物流畅通,工业 生产正有序恢复,预计一揽子政策效果即将显现,带动 5 月工业企业营收、利润增速企稳。

制造业复工复产专题报告:“复工复产”中制造业投资机会

新能源产业链景气度高,部分专用设备和生产特殊性行业受损较轻

行业整体情况无法体现具体产品及产业链情况,我们通过产品相关性将中游制造产品 划分为汽车与电子、工程机械与家电、自动化与下游集成设备以及新能源与电力设备,还有一些中游制造产品,其生产具有特殊性,如动车组、船舶和油气装备等。将以上产业板 块按照产业较为景气、稳增长政策受益和其他不同程度受损进行划分。

“产业较为景气” 电力及新能源设备整体较为景气,传统发电设备受影响大主要因上海为主要产区,而 新能源设备产区多为非疫情影响区域,受冲击较小。2022 年 4 月发电设备产量为 919.2 万千瓦,环比下降 39.4%,降幅高于大多数制造行业。从同比增长来看,仅发电设备当月 同比增速由正转负,新增 220 千伏以上变电设备累计同比增速持续下行,新能源类设备装 机和产量并未明显下滑。武汉疫情时期,因其主产区和主投产区并不在疫情严重地区,电力 及新能源设备生产同样未受到明显影响。

部分产品虽在疫情地区产量占比较高,但因生产特殊性并未受到影响,有些设备反而 逆势增长,具有较高景气度。大气污染防治设备、通信基站以及船舶主要在户外进行半封 闭式生产,且对原材料物流的快速供应要求低,几乎不受疫情影响,增速较高。此外,金 属成形机床主要产地并非疫情影响区域,其增速不同于金属切削机床。而铁路机车和动车 组长期处于增速下降的状态,本轮疫情造成的影响有限。

制造业复工复产专题报告:“复工复产”中制造业投资机会

“稳增长政策受益”

稳增长政策率先托底地产、基建类产业链,工程机械和家电同属相关产业链上的制造 行业,目前增速来看,工程机械加速周期筑底,家电受影响有限。工程机械有显著的周期 属性,平均周期时间为 3-4 年,武汉疫情期间恰逢周期上行,且疫中部地区并非工程机械 主产区。本轮疫情严重冲击江苏等工程机械主产区,加速周期筑底,在稳增长政策的背景 下,有望加速迎来新一轮周期。2022 年 4 月空调产量 2279.2 万台,环比下降 10.7%,降 幅较低。各主要家电产量同比均有小幅下滑,电冰箱和洗衣机差于空调和彩电,且电冰箱 和洗衣机增速同样差于武汉疫情时期(2020 年 2 月)。总体来看,本轮疫情主要影响安徽、 浙江等家电主产区,然而此区域并未完全停工停产,家电产业整体受影响有限。

“其他不同程度受损”

高科技制造不同程度受损,汽车受影响较大,电子延续下行趋势。 2022 年 4 月汽车 和新能源汽车产量分别为 128 万辆和 33 万辆,分别环比减少 46.2%和 36.3%。汽车及发 动机同比增速均低于武汉疫情期间,新能源汽车同比也大幅下滑。电子产业自 2021 年末以来持续下行,本轮疫情冲击较为有限,2022 年 4 月集成电路产量为 259.3 亿块,环比 下降 9%,降幅低于大多数制造行业。同比来看,集成电路产量下降明显,手机代表的 3C 产品产量未明显下降,产品增速将直接影响设备增速。(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制造业复工复产专题报告:“复工复产”中制造业投资机会

自动化与下游集成设备部分受损,但优于汽车及工程机械。2022 年 4 月工业机器人 和机床产量分别为 3.25 万台及 4.7 万台,环比下降 26.6%和 19.0%,尽管需求不弱,但 受疫情影响产量下降明显;水泥专用设备和金属冶炼设备产量分别为 3.0 万吨和 7.2 万吨, 环比下降 31.3%和 5%,非金属产业链影响大于黑色产业链。从同比来看,相关产品增速 均由正转负,工业机器人和水泥专用设备同比增速差于武汉疫情期间;包装专用设备大幅 降低,主因包装与物流高度相关;金属冶炼设备逆势上扬,但其环比增速仍然下降。

投资分析

板块景气度差异显著,疫情推升原材料价格致使板块毛利率分化

电池、光伏等新能源赛道 2022 年仍有望维持高景气,工业自动化、风电、军工等板 块未来两年业绩成长性有望兑现,工程机械、运输设备全年预计将筑底反弹。具体来看, 截至 2022 年 5 月 20 日,根据 Wind 一致预期数据,电气设备、电池、光伏板块 2022 年 净利润增速靠前,分别达到 103.6%/78.3%/65.7%,而运输设备、3C 电子设备以及工程机 械整体盈利增速预期较低,分别为-7.3%/-1.5%/4.7%。而从收入端来看,新能源赛道景气 仍维持高位,电池、光伏板块 2022 年营收预期增速分别为 71.9%和 56.2%,但值得一提 的是,上述两个板块 2023 年营收增速预计将有所下滑,下滑幅度分别为 36.4 和 34.4pcts。 相反,风电、军工等板块在 2021-2023 年营收有望维持稳定增长。

年报季后,市场上修对于新能源赛道(光伏、电池类)的 2022 年一致预期增速,下 调汽车及零部件、工程机械等板块的全年收入预测。

原材料涨价对中游传统制造业盈利能力冲击有望边际改善,关注毛利率环比改善的细 分环节。2021 年下半年以来,原材料价格上行使得制造业绝大部分板块盈利能力有所恶 化,但随着工业企业存货水平高位回落,原材料价格压力有所缓解,复工复产有望推进业 绩释放。2022 年 3 月全部制造业存货同比增加 17.1%,与前一月基本持平。从分项来看, 电气设备、仪器仪表库存压力较大,3 月存货值同比分别+28.9%/+25.6%,但较 2 月下滑 2.1/1.1pcts。而从盈利能力来看,对比 2020 年疫情之初,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出现大幅下 滑,随着经济不断修复,企业毛利率水平将有所回升。此轮原材料上行对于电池类、工程 机械、家电、运输设备、电气设备等板块的冲击较大,看好供应链恢复下相关行业盈利能力修复。

制造业复工复产专题报告:“复工复产”中制造业投资机会

后疫情时代,关注制造业内外需共振机遇

疫情之下,制造业企业头部效应明显加速,2020 年以来制造业公司先后面临疫情带 来的停工停产、上游原材料价格快速上行对盈利能力的冲击,但龙头公司在此期间凭借规 模优势和上下游的议价能力,通过提前备货积极应对上游原材料涨价,平滑盈利能力下行 风险的同时,依托效率优势快速提升市场份额,我们判断后疫情时代成本优势、效率优势 的制造业龙头配置性价比凸显。

稳增长政策组合拳持续落地,关注超跌后的反弹机遇

基建和地产决定了国内经济的“大盘”,也是稳增长政策发力的主要方向。年初以来, 局部地区疫情反复导致开工和销售节奏延后,2022年1-4月基建投资累计同比增速仅6.3%, 近期召开的中央财经委第十一次会议和政治局会议,进一步确认了基建将成为今年稳增长 的主线逻辑。根据中信证券研究部地产组观点,预计 2022 年内基建增长将成为宏观经济 逆周期调节的重要贡献来源,预计在财政积极前置的情况下,全年基建投资增速有望实现 10%以上的增长。

海外开启加息周期,出口型企业将重点受益于人民币贬值,关注工程机械、家电等行 业的出口机遇。自 2022 年 4 月下旬以来,人民币汇率快速下跌,截至 2022 年 5 月 27 日, 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下跌至 6.74 左右,从驱动因素来看,3 月以来持续高通胀加快美联储开 启货币紧缩周期,3 月、5 月美联储会议均加息 50BP,根据中信证券研究部固收组观点, 美国 4 月 CPI 回落速度慢于预期,核心 CPI 韧性超市场预期,美联储紧缩预计采用加息前 置策略,未来几次议息会议加息 50bps 的可能性较大,中美经济周期、政策周期分化进一 步加剧,将支撑年内美元汇率维持强势。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当前的汇率水平兑对出口业 务的收入和结算构成利好,对企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企业美元净资产增值和企业海外美元 收入的增加。

制造业复工复产专题报告:“复工复产”中制造业投资机会

中美贸易摩擦或将迎来新转机,取消关税将进一步利好出口型制造业。当前美国居高 不下的通胀水平使得通过削减关税抑制通胀的可能性进一步加强。2022 年 3 月 23 日,美 国贸易代表办公室表示,将恢复部分中国进口商品的关税豁免,此次关税豁免涉及此前 549 项待定产品中的 352 项。5 月 3 日,该办公室进一步宣布将启动对中国加征关税复审程序, 5 月 23 日,美国总统拜登表示正在考虑撤销部分对华加征的关税。根据 HS 分类,2019 年以来中国对美国出口累计值最高的分别为电机及电气设备、机械器具及零件以及家具等, 分别达到 3958、3317、1087 亿美元。

工程机械方面,根据 CME 预测,预计 5 月国内+出口挖掘机销量在 21000 台左右, 同比下降 22.85%左右,较 4 月降幅进一步收窄,预计 7-8 月国内挖机销量(含出口)同 比增速有望回正,行业景气度边际改善,出口持续景气。其中国内市场预计销量 12500 台,下降 43%左右,出口市场预估销量 8500 台左右(vs 4 月 8502 台),同比增长 65% 左右。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利好挖掘机、推土机等工程机械设备产销情况。

家电方面,人民币汇率贬值使得家电出口业务盈利能力有望持续改善。2022Q1,受 制于国外地缘冲突和通胀高企,整体海外市场景气度有所回落。4 月家用电器出口 78.6 亿 美元(同比-5.3%,环比+5.4%),1-4 月累计出口 293.9 亿美元(同比-5.3%)。整体来看, 我们认为外需端人民币贬值、部分出口商品关税豁免预期带动海外需求修复,内需端后疫 情时代消费者信心持续修复,传统家电即将迎来销售旺季,行业景气度恢复,中长期来看, 稳增长政策下家电作为地产产业链后周期,业绩有望维持稳定增长。

制造业复工复产专题报告:“复工复产”中制造业投资机会

复工复产持续推进,关注内外需共振下的新能源赛道超跌反弹(光伏、锂电、自动化、风电等)

“双碳”政策加速推进,清洁能源转型提速。2018 年以来,我国可再生能源(风电、 光伏、水电、核电)投资占比不断上升。2022 年 1-4 月我国电源基本建设投资完成额 1173 亿元,虽然受局部疫情影响投资端有所滞后,但较 2021 年同期仍同比增长 5.1%,其中风 电、光伏及其他、水电、核电投资占比分别为 28.3%/44.6%/18.9%/11.8%。2022 年 1-4 月,全国发电装机容量约 24.1 亿千瓦,同比增长 7.9%。其中,光伏新增装机量 3.67GW, 同比增长 110%,风电装机容量约 3.4 亿千瓦,同比增长 17.7%;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 3.2 亿千瓦,同比增长 23.6%。(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电力系统作为实现“双碳”的关键环节,根据 2021 年 3 月 1 日国家电网公司发布的 “双碳”行动方案,“十四五”期间划建成 7 回特高压直流,新增输电能力 5600 万千瓦。 到 2025 年,公司经营区跨省跨区输电能力将达到 3.0 亿千瓦,输送清洁能源占比达到 50%。 到 2030 年,公司经营区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 10 亿千瓦以上,水电装机达到 2.8 亿千瓦,核电装机达到 8000 万千瓦。

制造业复工复产专题报告:“复工复产”中制造业投资机会

光伏、风电:海外需求持续向好,国内装机稳定增长

俄乌战争后,欧洲能源结构转型加速,光伏、风电出口景气提升。俄乌冲突的爆发, 使得欧洲不得不摆脱对于化石能源的依赖。长期来看,发展绿色能源成为减轻对传统能源 依赖的唯一途径。2022 年以来,英国、德国、法国等多国先后出台能源结构转型方案。(1) 光伏:根据 PV Infolink 统计,2022Q1 中国出口光伏组件 37.2GW,同比增长 112%。 其中出口欧洲 16.7GW,同比增长 145%。长期来看,根据欧盟委员会发布的“REPowerEU Plan”建议,2022-2025 年年均新增光伏装机将超过 40GW,2026-2030 年年均装机约为 56GW,料将推动全球新增装机增长和产业链出货的增加。根据 PV Infolink 数据,预计 2 保守假设下022年全球非中国光伏组件需求在140-150GW,乐观假设下有望突破160GW。

(2)风电:2021 年欧洲国家风电新增装机 17.4GW,同比增长 18%,其中陆上/海上风 电分别新增 14.0/3.4GW 装机量。其中欧盟 27 国新增装机 11GW,占 63%,除欧盟之外, 新增装机集中在英国、土耳其、俄罗斯等国家。2021 年下半年,欧盟决议到 2030 年可再 生能源在欧盟能源结构中的占比从 32%提升至 40%,这也意味着在 2022-2030 年期间, 欧盟每年风电新增装机量至少 30GW。尽管 2021 年欧盟成员国风电新增装机规模创历史 新高,但若要完成 2030 年能源结构转型仍相去甚远。

国内方面,2022 年光伏、风电新增装机有望达到 75-80GW 和 50GW 以上。(1)光 伏:随着硅料 2022Q2 新增产能达产逐步贡献增量,供应链压力有望稳步缓解,预计行业 将回归降本增效主干道,同时国内风光大基地、整县分布式推进及 BIPV 政策推动下,行 业需求有望迎来加速增长。(2)风电:随着海外加息导致原材料价格出现下行,风电产业 链的成本压力出现一定程度的缓解,预计在整机厂商和零部件企业持续降本推动下,行业 盈利有望在 Q2 迎来拐点。随着风电大兆瓦加速升级、大基地项目建设加快和风机整体降 价,陆上风电装机有望迎来快速回升,收益率有望明显修复。

各省市规划未来“十四五”期间风电新增规模 200GW+,光伏新增规模 320GW+。 2022 年是落实“十四五”规划和碳达峰目标实施的关键期,新能源作为能源转型的主力军,开发力度空前。目前,河北、云南、内蒙古、山东、江苏等 32 个地区已明确规定“十四 五”期间风光新增装机规模。

制造业复工复产专题报告:“复工复产”中制造业投资机会

电池类、工业自动化:高景气持续,后疫情时代机器替人有望成为主要趋势

锂电设备:受疫情影响,2022 年以来新能源车产销量增速放缓,但仍保持较快增长。 2022 年 4 月国内新能汽车产、销量分为 31.2 万辆和 29.9 万辆,同比增长 43.9%和 44.6%, 市场渗透率为 25.3%,在整体汽车产业受损严重的情况下仍维持高速增长。根据高工锂电 统计数据显示,2021 年中国锂电池出货量为 327GWh,同比增长 130%,预计 2022/2025 年中国锂电池出货量有望超过 600GWh/1450GWh,年化复合增速超 40%。海外方面,根 据 Wood Mackenzei 的报告,随着欧洲和美国内部产能的提升,到 2030 年全球锂电产能 市场将达到 5500GWh,欧美市场产能份额的提升将有利于优质中国锂电设备企业加速海 外业务拓张。

受疫情影响,国内市场招投标旺季有望后移,预计随着复工复产的持续推进, 新能源车产销量增长有望逐步恢复至疫情前水平,相关设备企业在国内、国外市场的招投 标进展预计将在 22Q3 提速。

工业自动化:后疫情时代,我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我国制造业就业人数自 2013 年 达到峰值后持续降低,2020 年已降至不足 4000 万,一方面是因为 15-64 岁适龄劳动力人 口比重持续下降,而总人口近年间增长趋缓,近十年净增长不足 1 亿人;另一方面是因为 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加速,逐渐降低劳动密集型产业占比,向第三产业发展的趋势明显。 新能源等下游需求旺盛,疫情之下工业自动化产业链短期有所影响,产业链静待修复。 工业自动化产业链主要分为控制系统、驱动系统、执行系统、反馈系统和输出系统。从下 游需求来看,动力电池、光伏、半导体等新兴产业仍维持较高景气。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 数据,2022 年中国工业自动化控制市场规模有望达到 2360 亿元,保持稳定增长,2016 年以来年复合增速达到 10%。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