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机床门户网,注册会员、发布信息,寻找商机一网搞定

让卖家找上门

《发布采购单》

客服热线: 13325003550 总访问量: 22815984 产品数量: 988 商家数量: 1902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资讯国内资讯正文

原材料成本暴涨,制造业怎么办?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6-09 浏览次数:419

制造业的生产链条长且复杂,极易受到国内国际大环境因素影响。

过去两年多因为疫情反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已经出现了多次大幅波动的情况,对国内的制造业已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今年以来,国内疫情呈现点多、面广、频发的特点,国内经济受到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叠加,加之国际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全球流动性宽松以及金融市场投机炒作等多种因素交织作用,国内市场上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自去年底至今,制造业生产指数、原材料库存指数均呈现下降趋势,制造业原材料供应商交货时间波动回落放慢,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则明显上升。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等上游行业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均超过70.0%,给中下游行业带来较大成本压力。

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制造业不断承压,难题如何破解?

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明显

原材料成本暴涨,制造业怎么办?

△ 4月15日,在重庆青山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智能化设备在作业中。

原材料价格上涨,对于主要依赖进口原材料资源和进口配件的行业来说影响最大。其中,尤以近年来蓬勃发展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受到的冲击为甚。

受到全球疫情和国际地缘政治不稳定等因素影响,自去年下半年以来,新能源汽车行业上游供应厂商生产配件所需的原材料供应流通受阻,成本持续上涨。加上疫情周期具有较大不确定性,带来相关费用明显波动与抬升。

2021年初,动力电池的主要原材料碳酸锂的价格还不足5万元/吨,今年年初涨到25万元/吨左右,到3月已经涨到50万元/吨,这让电池厂商和汽车厂商“压力山大”。

去年年底以来,很多动力电池企业不得不采取产品报价实时更新、明确涨价幅度、缩短账期、已有订单重新议价等手段,来应对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但由于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此前电池上涨的幅度难以维系,今年主机厂和电池企业继续议价的同时,压力传导至终端车价。今年一季度以来,大多数新能源车企均调整了在售车型,涨价幅度在几千元到3万元不等。

宁德时代董事会秘书蒋理对记者表示,此前面对上游涨价时,公司首选自己扛下成本压力,今年以来,电池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已超出企业承受能力,公司不得不对价格进行动态调整。

另一家动力电池生产企业的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今年年初已经涨过一次价,没想到今年碳酸锂原材料价格又进一步上涨,企业难以承担更高的价格,下一步只能和客户对原材料价格的涨幅进行分摊才能维持企业的生存。

“除了电池材料等成本的持续上涨,自今年以来,汽车芯片、铝合金等金属及钢铁价格都在不断上涨,加上物流运输、库存成本等生产成本的增加,导致企业总体采购成本上涨。”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付于武分析说,“不仅汽车行业的生产需要电池原材料,其他行业的发展同样需要此类材料,供给不足的局面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向其他领域传递。另外,乌克兰危机带来的高度不确定性,打破了原有的全球供应链秩序,在加剧总体成本上涨局面的进一步恶化。”

其他原材料领域的情况也不容乐观。今年以来,几十种进口原料继续飙涨,使得中国制造业下游多个行业将承压。二季度以来,巴斯夫、三井化学、SK化学、埃克森美孚等众多化工企业发函宣布涨价,最高上涨6060元/吨,调涨幅度可谓惊人。近日,海外钛白粉巨头特诺发布调价函,称2022年7月1日起,除日本外,所有销往亚太地区的钛白粉的价格将提高300美元/吨,业内人士普遍表示,未来海外化工龙头产品价格的持续高位运行,给国内下游制造业企业的开工运营和成本方面带来了阴霾。

长三角是中国制造业的重要集散地,在浙江湖州的一家家具企业,家具普遍用到的铁架、海绵、塑料等原材料短短的一两年间价格上涨了100%以上,包装材料的价格上涨了20%左右,传导到家具的价格上涨直接导致一些订单被取消,生产出来的家具堆在仓库里发不出去。

制造业之都广东东莞的一家小家电生产企业负责人告诉《中国报道》记者,今年一季度就取消了20万台订单,相当于全年订单的三分之一还多,这是因为生产小家电所需的化工材料从一万元/吨左右上涨到3万元/吨,电子元器件的价格涨了3倍,塑胶原材料上涨了40%,很多订单因此无法排产。“不涨价就只能亏本企业经营不下去,涨价了很多客户就取消订单企业也很难生存。”这家厂家的负责人面临着两难抉择。

作为全球自行车生产消费大国,整车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 60%,中国自行车行业也备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困扰。“生产所需电子材料、芯片、塑胶、钢材、铝合金等重要原材料,价格从去年到现在都在涨。”家喻户晓的“凤凰”牌自行车生产企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去年底以来,锡的价格涨了一倍,铝的价格也涨了90%,钢材价格涨幅也差不多,带动平均采购成本上升了30%,一辆自行车的售价涨了近百元,部分采用喜玛诺变速系统等进口零部件的高档自行车以及配有锂电池的电动车涨幅更高。

“在生产节奏放缓、订单削减的背景下,原材料涨价雪上加霜。”杭州一家电子设备公司负责人姜泽对记者表示,“我们一直在密切关注大宗商品的价格波动情况,也在积极做好与供应商的沟通。为尽可能缓解原材料成本上涨带来的压力,公司在采购上与供应商达成了协议,做长期原材料储备,并通过集中采购拉低成本。但疫情和乌克兰局势不确定因素太大,我们不敢囤太多,在保交付的基础上随机应变。”

据分析,机电一体化供应链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和珠三角(深圳、东莞)等地,但这些地区在今年都暴发过或正在遭受疫情冲击,出于疫情防控需要,这些地区物流运输不畅的问题一度较为突出,影响原材料成本。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分析认为,本轮原材料价格超常规上涨,背离了正常供需关系,存在着一部分囤积居奇、蓄意哄抬物价的不正当竞争行为,需要严厉打击。

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告诉记者,根据他的调查,原材料价格上涨,回旋余地大的央企国企和一些大企业受到的冲击相对较小,制造业行业中的民营中小企业由于处于产业链中下游,议价和消化能力都比较弱,受到的冲击就比较大。

多管齐下保供稳价

原材料成本暴涨,制造业怎么办?

△ 4月12日,在福建泉州石狮市的一家光学镜头制造企业,技术工人在车间里忙碌。

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对行业的严重影响也引起了相关部委的高度重视。国家此前已经多次召开会议作出专门部署,要求多措并举帮助中小企业应对原材料涨价的影响。

国家发改委等相关部门也多次联合出手打击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等行为,同时出台措施帮助中小企业应对成本上升压力。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此前也表态,下一步工信部将推动加快国内资源开发进度,继续坚决打击囤积居奇、投机炒作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引导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强化协作,推动关键原材料价格逐渐回归理性。

“从上游的重要原材料供需来看,以锂资源为例,目前我国65%左右的锂资源需要进口,但近年来我国锂矿开发、盐湖提锂产能逐步放大,国内锂原材料生产企业和动力电池生产企业也在全球布局,短期有压力,长期来看不必过于紧张。”陈士华对记者表示,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自2021年下半年以来已经将原材料涨价纳入监测视野,展开密集调研,与行业相关企业沟通交流信息,同时积极向政府主管部门及时反映相关情况。工信部会同国家发改委、市场监管总局专门组织召开了锂行业运行座谈会以及材料涨价问题座谈会,并有针对性地采取了相关举措。

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分析说,长期看,我国制造业所需的锂资源储量充足且可开采量持续增加,受政府调节、布局上游及供应增加等因素影响,碳酸锂价格将逐步企稳,所以动力电池等行业原材料供需不匹配将不会是长期现象,但恢复供需平衡可能需要两三年的时间。目前,以澳大利亚为代表的国际锂矿石开采已经提速,其他印尼镍项目、刚果钴项目、宜春锂项目、宜昌材料一体化项目、国轩高科碳酸锂项目都已经持续推进,产能逐渐释放,将为我国制造业原材料供给提供极大保障。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林念修表示,将加强锂、钴、镍等资源保障体系建设,持续抓好保供稳价,加快构建开发采购并举、国内国际互济的多元化资源保供体系。

同时,各地政府也在出台针对性措施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

例如在浙江,政府派出多路联企专员去实地走访了解企业困境,这些举措正在逐步生效,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布《广东省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行动方案》,其中明确指出要实施保供稳价等行动,密切监测大宗原材料市场供需和价格变化,拓展工业企业多元化资源供给渠道,通过各类扶持措施帮企业提质增效。在广东东莞,政府一方面加强对中小企业提供各项融资服务;另一方面与行业协会等联手打造了统一的采购平台,帮助企业通过公开透明的比较选择低价的供应商,以达到公平竞争平抑市场价格的效果。浙江湖州就对出口500万美元以下的中小微企业,由政府统一担保做信用保险,保障企业不受价格涨跌引发的客户甩单等风险困扰。

加快创新转型步伐走出困境

原材料成本暴涨,制造业怎么办?

△ 4月1日,在山东青岛美莱轨道股份有限公司动车座椅生产车间,工人赶制出口产品。

调查中记者发现,面对各种原材料上涨,一些企业把压力化作动力,加快创新转型步伐,通过创新研发化解不断上涨的成本,为企业走出困境找到出路。

有的制造企业开始和大数据平台合作,对自家产品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深圳一家大数据科技企业负责人对记者表示,珠三角有不少制造业企业主动联系他们,通过供应链大数据进行消费者画像,贴近消费者需求研发生产附加值高的新产品。

“打铁还需自身硬,抵御原材料涨价的风险关键是要提高企业做出产品的附加值。”位于山东青岛的一家冰柜厂商的负责人刘奔告诉《中国报道》记者,以往生产的冰柜产品主打物美价廉,薄利多销,出口售价在1000~2000元之间,当原材料几轮上涨之后已经难以为继。面对生存压力,他们主动联系国内高校和行业专家进行产品的重新规划,并申请了2000万元的技改扶持资金,针对国际疫苗运输急需的低温柜产品进行快速研发,成功研制出了符合疫苗运输严苛要求的产品并投入市场。他介绍,一台大型低温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超过2万元,其对原材料价格的敏感度就低很多。

在原材料看涨的行情下,采用先进技术高比例地回收贵重金属,可以缓解相关压力。目前,包括宁德时代在内的大多数电池企业以及主要整车企业,都在开始布局电池回收业务,一些厂商也加大科研投入,采用研发钠离子电池等创新手段来应对,摆脱对锂等原材料涨价的束缚。

对此,科技部副部长相里斌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近期锂、镍等金属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是市场化过程中必须迈过的坎,也要求我们向科技创新要答案。要围绕着资源开采提炼、技术研发创新、回收利用系统建设来推动科技创新,更多支持基础前沿与共性关键技术研究攻关。实践反复证明,不管原材料市场如何风云变幻,作为激烈竞争中的关键变量,谁牵住了科技创新的牛鼻子、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