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机床门户网,注册会员、发布信息,寻找商机一网搞定

让卖家找上门

《发布采购单》

客服热线: 13325003550 总访问量: 22825217 产品数量: 988 商家数量: 1902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资讯市场分析正文

制造业“三分天下”格局改变,欧盟已彻底出局,中美或成最后赢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10-14 浏览次数:420

俄乌冲突打破全球制造业“三分天下”局面

全球制造业经过几十年的布局和发展,逐渐形成了欧盟、北美和东亚“三分天下”的局面。但近年来,北美和欧盟在全球制造业格局中所占的比例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缩减,东亚发展中国家则异军突起,占据了当今全球制造业的四成以上。而随着俄乌冲突的持续,这一格局可能将再次出现变数。

俄乌冲突爆发后,欧盟成员国多次出台政策以试图限制俄罗斯的战争潜力。俄罗斯经济高度依赖能源出口,因此西方国家试图利用能源制裁削弱俄罗斯经济。但从目前情况看,至少欧盟尚未做好应对能源短缺的准备。此前欧盟高度依赖俄罗斯天然气,其制造业腾飞的基础就是来自近邻俄罗斯的廉价能源。因此,即便不考虑欧盟内部经济低迷等其他原因,单从能源供应这一因素来看,欧盟成员国的制造业也难以继续维持。特别是对于高度依赖能源的企业来说,成本的剧增让它们难以在市场上生存。

由于能源价格的飙升,欧洲的企业面临破产危机,而传统制造业强国如德国、法国的大企业,也开始将本国的制造业转移出去。欧盟国家的企业为了自救,开始在全世界范围内寻找产业链相对完备、生产成本低廉的地区作为企业生产线外迁的目的地。

能源成本高企,欧洲企业寻求转移到中美

欧洲企业首先看上了美国。美国是欧盟的盟友,许多欧盟成员国同时也是北约成员国,与美国形成了深度捆绑。欧洲企业看中的当然不仅仅是双方的盟友关系,还有美国相对低廉的能源价格。对于这些能源密集型企业来说,能源价格直接影响到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美国本身就是能源出口大国,俄罗斯宣布中止向欧洲供应天然气后,美国并没有因为欧盟是自己的盟友而提供相对低廉的天然气。一些欧洲国家的政府首脑抱怨美国提供给本国的LNG价格太贵,甚至达到俄罗斯此前供应的天然气价格的数倍。

这使得欧盟国家的企业不得不考虑向美国转移。美国政府当然对此求之不得。美国长期以来被其产业空心化的顽疾所困扰,需要通过制造业的迁入促进美国经济增长。同时,来自欧洲的制造业迁移可以为美国创造大量就业岗位和投资,这将进一步促使其成为美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因此,美国上上下下都在营造欢迎欧洲企业投资的环境,希望能够以此吸引欧洲盟友。

同时,拜登政府推出的《削减通胀法案》明确了对本国和外国企业的补贴政策。拜登政府通过对清洁能源企业进行补贴的方式,预计能够吸引一大批欧洲企业赴美投资。欧洲有大量新能源相关的企业,数千亿美元的补贴正在等着它们,有什么理由不到美国投资呢?因此,美国试图通过吸引欧洲盟友先进制造业的方式,实现自己多年来一直未实现的“再工业化”目标。

而中国等亚洲发展中国家也成为欧洲国家理想的投资对象。特别是中国,相对周边国家的优势更加明显。欧洲国家的制造业希望找到一个产业链完整且稳定、市场规模巨大、成本相对低廉的投资环境,中国天然符合这些条件。此外,中国一直以来都是欧洲国家重要的投资市场,将制造业向中国迁移是这些欧洲大企业同样重视的选择。法国的空客公司在中国建立了总装生产线,6月23日,宝马在华最大的单一投资项目里达工厂落成,BMW首款纯电动中型运动轿车BMW i3已在该工厂投产。

因此,将欧洲先进制造业迁移到中国,也成为这些欧洲企业考虑的对策。中国拥有一个庞大的市场,将工厂和研究设施设在中国,能够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力。此外,中国经过数十年工业化的洗礼,工业基础较强,也早已成为欧洲各大企业良好的供应商。空客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和制造基地,也体现了对中国市场的重视。中国低廉的能源成本同样吸引欧洲企业来华设立生产线,欧洲企业有望走出困境。但代价是欧盟将在制造业竞争中出局,逐渐去工业化。

欧洲发达国家的政府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开始寻求与中国的合作。10月11日,德国总理朔尔茨出席德国机械设备制造业联合会于柏林组织的会议,明确表示反对与中国的“脱钩”行为。朔尔茨认为,德国正处在转折时期,此时需要的不是与中国“脱钩”,而是寻求政治与经济多样化。这给德国的机械制造业带来了信心。受到外部压力和内部因素作用的影响,一些欧洲国家政府此前试图响应美国与中国“脱钩”的号召,这使得欧洲企业在华投资受到挫折。但面对巨大的生存压力,欧洲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必须保住中国这个重要市场。此外,欧洲国家制造业的供应链体系也依赖中国。因此,欧洲的制造业不会放弃中国市场,对华投资也将成为重要一环。

因此,欧洲制造业的外迁风波,让中美两国成了最后的赢家。欧洲受到能源供应体系的冲击,短期内无法改变现状,而中美两国或将成为未来全球制造业的两极。换句话说,欧洲国家又将经历新一轮“工业空心化”浪潮。对于中美两国来说,欧洲制造业的迁移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面对全球疫情尚未结束,生产与消费端双重萎缩的世界经济局势,承接产业转移不仅仅需要扶持政策,还需要政府、社会的共同努力,良好的营商环境和市场需要社会的各个实体共同努力。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