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机床门户网,注册会员、发布信息,寻找商机一网搞定

让卖家找上门

《发布采购单》

客服热线: 13325003550 总访问量: 22855971 产品数量: 988 商家数量: 1902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资讯热门话题正文

百万庄论坛在京举办 探讨中国制造业“鼎新”之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6-30 浏览次数:478

6月29日,由工信智库联盟指导、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主办的“百万庄论坛:机工智库发布会(2021)”北京举办,探讨中国制造业的“鼎新”之道。发布会认为,产业基础薄弱已经成为制约我国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的重要瓶颈,须从创新能力、产业结构、人才队伍三方面发力,推动“十四五”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会长王瑞祥在讲话中指出,机械工业经过70多年发展取得了历史性巨变。

到2020年底,机械工业资产规模和营业收入已分别达到26.52万亿元和22.85万亿元,实现利润1.46万亿元,一大批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

自2009年起,就已成为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但产业大而不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实现平稳健康发展面临多方面挑战,产业基础能力相对薄弱,产业链供应链还难以做到安全可控,加上国际形势恶化,需要从问题出发,深入思考如何加快高质量发展问题。

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院长、机械工业出版社社长李奇也认为,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的过程中,主要国家在基础技术掌控、关键技术应用、颠覆性技术研发的竞争将更加激烈。我国部分关键核心技术“断链”的风险短期内不会缓解,中国经济发展的外部压力会持续加大。

机工智库研究员、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战略与规划研究所所长助理司建楠表示,产业基础薄弱已经成为制约我国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的重要瓶颈。衡量装备制造业产业基础能力的关键离不开三个重要方面,即创新能力、产业结构、人才队伍。从创新能力来看,底层基础技术供给能力不足,共性技术平台交叉布局、资源分散等问题突出,直接影响产业基础能力提升。

在科技成果产业化方面,试验验证平台供给不足,严重制约了高端装备的技术熟化和产品迭代。从产业结构来看,长期以来重主机、轻部件的发展思维导致重点领域核心部件无法满足整机配套需求,关键领域“短板”长期存在。从人才队伍看,目前,装备制造领域亟需的高、中、低端人才供给都存在严重不足,尤其是领军人才和专业技能人才短缺,中层管理人才断档,大国工匠亟待培育。

在装备制造业创新能力建设中,共性技术平台支撑不够、试验验证平台短缺是当前最亟需解决的两大课题。从共性技术平台看,机工智库对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教育部等历年来归口建设的各类共性技术平台进行了梳理。其中,涉及装备制造业的有300多个。由于相关领域存在交叉重复、资源分散等问题,技术供给能力相对不足。

与此同时,原有一批科研院所在集中转企后,其共性技术供给能力普遍有所降低,共性技术创新主体缺位,共性技术供给体系不完善,总量不足质量不高的问题日益成为制约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的瓶颈,影响到产业基础能力提升。从“中试”平台看,“中试”熟化环节缺失既是制约我国装备制造业市场化应用的重要瓶颈,更是导致产品质量、稳定性、可靠性不高的重要症结。

以工程机械行业为例,由于缺少试验验证,国产的力矩限制器(履带起重机所需的核心电控元件)在超起工况下的控制精度很难达到5%精度要求,仍需要经过大量的试验和经验总结修正计算模型。

机工智库建议,“十四五”期间,从提升创新能力、优化产业结构、完善人才队伍三个维度来夯实装备制造业的产业基础。尤其是要聚焦重点领域,加强双“平台”建设,要提升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平台,布局一批试验验证平台,通过推进双“平台”建设,提升装备制造业的创新和工程化能力,夯实装备制造业产业基础,支撑装备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