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机床门户网,注册会员、发布信息,寻找商机一网搞定

让卖家找上门

《发布采购单》

客服热线: 13325003550 总访问量: 22842488 产品数量: 988 商家数量: 1902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资讯热门话题正文

第四次工业革命背景下我国先进制造业发展路径及政策保障研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3-28 浏览次数:281

先进制造业是制造业价值链高端环节,彰显国家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第四次工业革命背景下,新一代信息通讯技术、网络空间虚拟系统等新兴技术群体性突破,为先进制造业发展开辟了新赛道和新优势。现有研究普遍将先进制造业视为一个整体进行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先进制造业是涵盖多门类的综合性产业体系;然而,不同类型的先进制造业具有差异化的特征,面临不同发展痛点与瓶颈,需要特色的创新发展路径。


因此,本研究在把握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背景、特征及其对先进制造业影响的基础上,将先进制造业分为数字赋能型新基建产业、智能制造型高端装备产业、品牌主导型新消费产业和科学主导型产业,分类探讨了其在我国发展的现状与问题,针对性设计差异化的创新发展路径,并进一步提出政策保障措施,对我国制造强国建设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背景及影响


目前,人类已经完整经历了以“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为特征的3次工业革命。21世纪初,随着人工智能、5G通信网络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以“智能化”为特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孕育兴起,推动社会经济体系的全方面变革(表1)。第四次工业革命带来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和新业态对先进制造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总体上可归纳为网络化、智能化、个性化、服务化和绿色化5个方面。


表1 历次工业革命的技术经济范式

网络化,指利用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等将人与物、物与物之间联结起来。通过平台的方式将不同地区分散分布的人力资源、智力资源、物理设备及其他的核心能力进行集聚,由传统制造业价值链和供应链垂直整合的产业组织模式向模块化、网络化组织形态转型,并带动了众包研发设计、网络协同研发、协同制造等新业态的兴起。


智能化,指制造业的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各个环节具有智能感知、智能管控及智能决断等能力。通过数字制造技术、5G通信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及机器人技术等融合应用于制造业的全产业链,最终实现智能化产品设计、智能化产品制造、智能化供应链管理。


个性化,指高度可重构的柔性制造系统,能够满足大批量个性化的制造需求。通过工业互联网等技术,构建柔性制造单元、数字化车间和数字化工厂等新模式,提升制造业生产系统的柔性化程度,实现制造企业的大批量个性化定制。


服务化,指通过利用数字化等技术,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通过对制造业价值链各环节的信息化改造,实现“产品+服务”的商业模式,推动制造业沿着价值链环节攀升。


绿色化,其内涵包括能源结构变革和资源循环利用2个方面。


1. 第四次工业革命推动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技术的创新突破,为制造业绿色化转型提供能源基础。


2. 数字技术催生互联网平台,加强了生产企业、消费者、物流企业之间的联系,为资源循环、价值流转提供渠道,增强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能力,助推了制造业的绿色转型。


第四次工业革命背景下我国先进制造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根据技术与市场特征,先进制造业可分为数字赋能型新基建产业、智能制造型高端装备产业、品牌主导型新消费产业和科学主导型产业四大类,具有各自的发展现状及问题(表2)


表2 我国先进制造业的分类

先进制造业发展路径设计


数字赋能型新基建产业“创新融合”路径设计


针对我国数字赋能型新基建产业“参差不齐”问题,结合数字赋能型新基建产业带动性强的特征,设计“创新融合”特色发展路径,以推动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突破和融合应用,引领新基建产业发展方向。


1. 推动数字赋能型新基建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突破。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围绕源头创新,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


2. 深化数字赋能型新基建产业的融合应用。构建以融合应用为导向的创新研发机制,发挥融合基础设施建设数字赋能作用,加速多行业场景应用落地和推广,加强标准体系的顶层设计,着力推进商业化应用进程。


智能制造型高端装备产业“智造升级”路径设计


针对我国智能制造型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大而不强”的问题,结合智能制造型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技术复杂性高的特征,设计“智造升级”特色发展路径,促进全产业链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推动高端装备国产替代。


1. 加强全产业链技术创新。探索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2. 促进智能制造高端装备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传统装备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促进智能制造高端装备产业服务化转型,推动高端装备制造业价值链升级,推动高端装备绿色化转型。


品牌主导型新消费产业“品质提升”路径设计


针对我国品牌主导型新消费产业“品牌弱势”的问题,结合品牌主导型产业个性化程度高的特征,设计“品质提升”特色发展路径,推动产业提质增效和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引领品牌主导型新消费产业发展趋势。


1. 推动品牌主导型新消费产业提质增效。推动品牌主导型消费产业数字化转型,提高品牌主导型新消费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积极发展智能物流系统,鼓励高校、科研院所校开创与品牌主导型新消费产业相关的专业学科。


2. 提升品牌主导型新消费产业国际竞争力。实施品牌主导型新型消费产业国际化战略,推动生产加工企业向研发、设计等价值链高端环节延伸,提升知名品牌国际影响力,增强国际趋势引领能力。


科学主导型产业“提前卡位”路径设计


针对我国科学主导型产业“原创乏力”的问题,结合科学主导型产业技术不确定性高、商业化不确定性高的特征,设计“提前卡位”的特色发展路径,坚持多条技术路线并行布局与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开辟新赛道新优势。


1. 坚持多条技术路线并行布局。建立科学主导型产业技术动态跟踪和监测机制,推动科技计划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具有弹性的包容审慎监管制度,加强不同技术路线新应用场景的设计与开发,加强应用标准建设;


2. 提升科学主导型产业原始创新能力。开展有组织的科研,提升基础研究能力,构建开放型技术创新体系,利用数字化技术赋能科学主导型产业,发挥政府产业基金引导作用,鼓励科研院所与企业共建概念验证中心、中小试基地等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加强科研人才队伍建设。


我国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政策及保障措施相关建议


1

完善先进制造业创新体系


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结合融合的协同创新体系,鼓励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及金融机构组建创新联合体。完善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建设。鼓励地理位置相近、产业互补的区域制定区域创新合作政策,建立区域成果共享机制与区域创新发展协调机制,推动生产要素与创新要素自由便捷流动。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支持制造业龙头骨干企业通过项目合作、人才引进等形式吸引全球创新资源、先进生产要素以及高精尖产业项目。


2

建立兼容互通的产业标准体系


加快建立涵盖纵向和横向各环节的标准体系,促进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的协调发展。在深入总结典型应用场景的基础上,构建统筹兼顾通用场景和特定场景技术需求的技术标准体系,促进先进制造业领域的智能化转型和融合发展。立足典型的场景应用需求,加快我国在设计要求、设备采购技术规范、安全要求施工规范等重点急需技术标准的制定,支持和鼓励国内相关机构积极参与国际权威标准化组织的标准制定,推动技术就绪度高的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同步发展。


3

提升先进制造业现代化水平


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加大对传统制造业技术改造支持力度,抢先布局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鼓励制造业企业发展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强关键“卡脖子”技术的研发攻关,提高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的国产化替代程度,在前沿技术“空白”领域适当超前布局,以抢先形成先发优势。促进“链主”企业“织链造网”,构建我国企业主导的全球价值链,加强主配协同和产业链协同,推动稳链、补链、固链、强链。明晰各区域的比较优势与劣势、区域间互补合作的重点,确定各区域推动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目标、重点任务、政策措施等,推动区域间优势互补、错位发展。


4

培育开放包容的先进制造业生态环境


完善先进制造业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健全先进制造业企业做大做强的动力机制。加大对行业协会、公证机构、创业孵化等服务组织的政策支持力度,引导其为先进制造业企业提供优质的第三方服务,持续培育各类先进制造业主体。加大先进制造业减税力度,鼓励制造业企业通过培育新模式、新业态等方式提高企业利润率,加速推进制度型开放,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引导各类生产和创新要素向先进制造业集聚。营造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社会氛围,鼓励高校开设先进制造业相关科课,支持科研院所联合龙头企业建立实习基地,为制造业培育各类人才等。


5

推动先进制造业支持政策持续落实


推动供给型政策的持续落实,确保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税收优惠政策应享尽享,进一步提高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和奖补水平,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后补助。完善先进制造业关键领域需求型政策,针对先进制造业中的前沿技术领域及“卡脖子”领域,通过完善国产设备的首台(套)、首批次应用保险和补贴政策,扩大政府采购力度以及推动关键核心产品出口等举措,创建技术升级所需的利基市场。持续实施环境优化政策,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等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依托数字政府优势有效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


王 昶 中南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创新战略与政策,资源管理与政策。

耿红军 深圳市科技创新战略研究和技术转移促进中心博士后。研究方向:科技政策与创新管理。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