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机床门户网,注册会员、发布信息,寻找商机一网搞定

让卖家找上门

《发布采购单》

客服热线: 13325003550 总访问量: 23113760 产品数量: 988 商家数量: 1902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资讯分析预测正文

未来10年,中国的机会一定在这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4-15 来源:花朵财经 浏览次数:1254

1

未来10年的起点:要素市场化改革开启

消息越短,事情越大。新华社4月9日电: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公布。

这份文件,是中央首次对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进行的总体部署。

花朵财经研究院认为,这极有可能是未来10年我国在经济领域最为重要的文件。

有人说,2019年,是未来10年最好的一年。

这话,说早了。

国内一部分改革既得利益者,还在重复着他们前辈犯的同样的错误::认为自我奋斗是获取利益的唯一途径。

但是他们往往忽略了,时代的红利正如上升的电梯一般,是不会因为你在电梯中摇头、捶胸还是拍手而改变趋势的。

我国之所以能在经济上取得巨大的成功,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产生百万人口级别的千万富豪群体,从根本上是因为,中国选择了市场化的道路。

过去40年,我国的市场化首先从商品、产品市场化开始。商品市场化,简而言之,就是产品的生产和交换都是由市场来决定。通俗地说,只要价钱到位,东西就有人买,也有人卖,政府不会有“过多”的干涉,市场说了算。

从政策指引上看,在商品市场化改革阶段,能左右国内经济发展趋势的,是1978年的改革开放政策,和2001年我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

个人奋斗,都是在这些政策方略指引下,顺应趋势所产生的收益。

时至今日,我们已经享受40年的商品市场化改革红利已经逐渐触及天花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97%以上的商品和服务价格已经由市场定价,想要在未来能够进一步挖掘改革红利,就必须沿着市场化改革方向进一步深挖。

所谓要素,就是经济发展所必须使用的资源。

在《意见》中,明确总结现代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要素,一共有五种:劳动力、土地、资本、技术、数据(人、地、钱、技、数)

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是2016年开启的供给侧改革的延伸,但又不仅仅是供给侧改革的简单重复。

因为供给侧改革针对的,还是部分行业和部分财富分配机制,并没有触及改革的深水区。

之前供给侧改革所涉及的,主要是煤炭、钢铁等产能常年过剩的资源性行业,以及杠杆率较高的金融、房地产行业,同时扶持环境、教育、医疗等“短板”行业。

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则直接针对全社会所有行业赖以生存的生产要素下手,属于基础制度的改革。将有可能阻断人流、资本流、技术流、物流、数据流自由流动的阻碍全部打破,最终实现社会资源的全面市场化流动,增加要素使用效率。

这次改革,势必将产生基础性生产力发展红利。

就《意见》中放在改革首位的土地要素而言,关键词是“灵活性”。

加快修改完善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制定出台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指导意见。全面推开农村土地征收制度改革,扩大国有土地有偿使用范围。

我国经济这么多年能够得到快速发展,跟土地的金融货币化和市场化密切相关。但我国今日房地产市场的黄金20年,和农村土地市场是没有直接关系的。因为在现行土地管理模式下,我国土地货币化、市场化还仅仅局限在城市的土地。

农村土地和城市建设用地是两者分开,除一些试点改革区域(重庆)外,农村土地入不了市。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些城市就出现了两个极端,一个是城市建设用地不够,导致土地价格高,房价也因此上涨。另一方面,农村土地又入不了市,大量农村土地闲置着,派不上用场,这造成了大量的土地资源浪费,也让手握土地的农民迟迟没有享受到财产性资产的红利。

针对农村土地改革已经十分急迫,这对于提高土地的生产效率,提高农民的财产性收入水平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这次公布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这意味着工商资本、产业资本下乡将会启动,这将对乡村振兴具有很大意义。

同时,城乡建设用地指标使用应更多由省级政府负责。审批权的下方,令各地土地要素激活产生巨大想象空间。

《意见》中排第二位的,则是劳动力要素。关键词,是“畅通”(合理畅通有序流动)

对于很多还在城市中奋斗的年轻人来说,劳动力要素改革中关于户籍的“累计互认”是和自己切身利益最为贴近的条款。

《意见》中强调:

“推动超大、特大城市调整完善积分落户政策,探索推动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率先实现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计互认。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城市落户限制,试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建立城镇教育、就业创业、医疗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与常住人口挂钩机制,推动公共资源按常住人口规模配置。”

之所以要素改革要强调打破户籍制度的限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方面的提法,是因为只有如此,劳动力才能没有后顾之忧地自由流动。只要流动起来,活力释放出来,效率也会提升。

其实,目前中国超大特大城市有15个,其中超大城市6个,特大城市9个。长期来看,除了北京和上海之外,落户在哪里都将不是什么难事。深圳基本上可以学历入户或者是积分入户,广州落户比深圳复杂些,但条件也不算特别苛刻。2016年之后小步快走的城市户籍改革,已经逐步为今天的劳动力要素畅通流动提供了政策踏脚石。

除土地、劳动力这两大最为基础的经济发展要素外,《意见》还特别提出资本、技术和数据作为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主要方向。

时间上看,我国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将会和改革开放政策一样,从2020年开始,释放相当长时间的改革红利。

地域上看,什么地方能够先受益呢?

2

要素改革背景下,长三角未来将如何闪耀?

《意见》中,提到改革未来的两个重点方向:长三角和珠三角。

历史上看,两者就是我国的两台巨大经济发动机。

2019年,我国GDP排名前十的省级行政区,前两位是珠三角的广东和长三角的江苏。

翻阅全国城市GDP排名,不难发现长三角和珠三角在百强城市中GDP占比超过一半。

长三角和珠三角哪家强?

花朵财经研究院认为,长三角未来的发展,值得重点关注。

长三角城市群的规划范围在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之内,包括上海市,江苏省的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盐城、扬州、镇江、泰州,浙江省的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金华、舟山、台州,安徽省的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滁州、池州、宣城,共 26 市。

和珠三角相比,长三角有几个对方所不具备的优势。

第一,经济区位优势明显。

2017年,NASA地球“夜灯”项目曾经拍摄我国国内夜间城市群用电现象。通过夜间用电分布,可以直观的对城市群与人口聚集程度进行评估。从当时的图像来看,长三角与珠三角、京津冀地区相比,明显大面积高亮,核心城市对周边省市的外溢效应,发展更为均衡。

长三角城市群处于东亚地理中心和西太平洋的东亚航线要冲,是“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地带。其经济水平明显位于全国前列,人均 GDP 达 108225 元/人,远超全国平均水平;城镇分布密度达到每万平方公里 80 多个,是全国平均水平的 4 倍左右;国际化程度高,进出口水平在全国占比 32%,而上海更是在自贸区的依托之下,进出口在全国占比高达 12%;科教与创新资源丰富,拥有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工程实验室等创新平台近 300 家,年研发经费支出和发明专利数均约占全国的 30%。

上海是中国也是整个远东的重要经济城市,在这个国际金融中心的带动下,南京、杭州和合肥都以长三角副中心的身份不断成为人口吸纳能力超强的二线城市。而在这一点上,珠三角显得稍为逊色,除了广州和深圳两大核心城市之外,佛山、珠海和汕尾等城市都乏善可陈,而且珠三角目前发展,受限于地理条件和历史原因,并未和周边的广西、贵州、湖南、福建等省份形成有效互动,整体实力和均衡发展上比长三角略显不足。

第二,交通区位优势出众,城市集群发展平衡。

从交通区位上看,长三角坐拥长江黄金水道,向西可以沿江向西部地区施加影响,向东可以通过出海口把产品推向世界。

珠三角的交通区位优势主要体现在庞大的港口吞吐量上。香港港和深圳港是南中国地区有名的天然良港,港阔水深,集装箱吞吐量位居世界前十。仅前年来说,珠三角湾区的地区生产总值就超过旧金山湾区的两倍,进出口贸易额达到东京湾的三倍,是名副其实的经济引擎。

但是,尽管珠三角以及现在正在建设的粤港澳大湾区,有广州、深圳、香港三个超大型城市坐镇,但还是无法掩盖“后继不足”的短板。由于各种因素的困扰,除了广、深、港三市之外,其余城市都未形成规模,也没有塑造出自己的都市圈。

和历史上一样,珠三角的港口优势,正在被长三角巨大的发展潜力所抵消。本月初,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发展研究院发布了《2019年上海市综合交通运行年报》,报告显示,2019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达4330.3万标准箱,同比增长3.1%,连续十年世界第一。

同时,上海为龙头老大,辐射带动南京、杭州和合肥,南京作为江苏省的行政中心又与苏州互补长短,合力形成长三角次级都市圈,再借助与合肥、芜湖等地的密切联系,带动欠发达的合肥都市圈的发展,可谓环环相扣。

最关键的是,要素市场化改革,将会给长三角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长期困扰长三角发展的,是劳动力和土地要素。

虽然坐拥1.53亿人口,但由于户籍制度限制,周边人口流入核心区,如上海的意愿和能力却不高,对标东京、首尔等远东大型城市,到长三角核心区上海定居的难度显然限制了长三角进一步进行产业升级的能力。

此外,还是以上海为例,作为我国自洋务运动之后建设的老工业基地,上海本地工业也面临着土地价格高企造成的工业外迁问题。难以想象的是,上海作为全国著名的工业中心和金融中心,在6300平方公里土地上,仍然保有1916平方公里耕地。

虽然为了保证粮食安全,保留耕地是国策。但是在上海这样以工业、服务业为主的长三角龙头城市中,是否能够参照重庆经验,进行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

当然,目前所有的经济问题,都脱离不开疫情的影响。花朵财经研究院认为,疫情造成的影响未来一段时间可能常态化。解决的办法,只有改变销售方向,深挖国内需求。

珠三角外向型经济比较发达,疫情造成的国外订单取消,极有可能在国外疫情长期化之后变为订单终断。相关产业链条在国内回复,需要时间和资源的重新投入,困难较大。

长三角面临同样问题时,相对面临困难较小。一方面是覆盖华东的广阔经济腹地,令长三角经济更有韧性;另一方面是长三角企业本身产业链条较长,面向国内的内需型经济较发达,回旋的余地更大。

这回《意见》指明的改革方向,无疑会解决长三角遇到的土地和劳动力要素限制方面的困扰,是地区发展的重大契机!

3

抓住时代趋势 六朝古都创“四新”

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在各地还处于解读《意见》阶段的时候,部分长三角核心城市已经先行一步,

“六朝古都”南京最近就把握改革防线,重点发力“四新”。

“四新”,是哪“四新”?

新基建、新产业、新消费、新都市。“四新”行动怎么行动?新基建全面加速发力、新产业注重强链成群、新消费聚力提质扩容、新都市突出品质生活。

新基建方面,南京计划以100个市级项目为重点,推进总投资5492亿元的346个新基建及关联产业项目建设,力争3年完成新基建及关联产业投入3000亿元,带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年度新增营收2000亿元,全市平台经济线上交易额达2万亿元。

新产业方面,南京将聚焦新一代数字经济、新医药与新健康产业、智能网联汽车、新型都市工业、未来新业态等五个新产业,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确保今年五个新产业总规模超4000亿元。

新消费方面,南京以提振消费信心、引领消费潮流、壮大消费能级为重点,加快推进新型消费、升级消费,全市社零总额上半年实现正增长,全年增长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全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销售额达1.6万亿、增长9%。

新都市方面,南京作为东部地区拥有千万人口的特大城市、长三角地区的重要城市,将会在提升生活品质,增加综合服务供给,补齐安全韧性短板,加强基础设施功能方面发力。为了保证这四大措施“不落空”,南京需要投入4017亿元,承担16个方面、260项任务。

未来的长三角,既能够依托广阔的经济腹地,在复产复工的过程中整合既有产业链,拉动内需;又能够在各地政府强有力政策的推动下,继续进行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让改革红利惠及区域内的每一个居民;还能够激发区域内各企业活力,在全球化红利可能消失的情况下,继续引领国内产业升级的步伐,打造全新的经济增长极。

时代已经变化,趋势已然形成。

走,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