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机床门户网,注册会员、发布信息,寻找商机一网搞定

让卖家找上门

《发布采购单》

客服热线: 13325003550 总访问量: 23031482 产品数量: 988 商家数量: 1902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资讯国外资讯正文

印度欲加速制造业布局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5-29 来源:经济网 浏览次数:424

一场全球范围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几乎每个国家重新思考自身在制造业链条上的位置与作用。尽管当地疫情仍旧肆虐,印度政府却早已频频出手,针对经济尤其是制造业出台了一系列方案与政策。

    4月份,印度政府通过海外代表团联系了一千多家美国公司,并对其承诺,若这些公司撤离中国并投资印度,印度将为其提供补贴;

    5月初,印度共有10个邦陆续出台劳动法修订案或豁免政策,其中有5个邦将法定工作时长从8小时提高到11-12个小时;

    5月12日,印度总理莫迪发表全国电视讲话,宣布印度将推出20万亿卢比一揽子计划,以刺激经济活力;

    5月13日,印度财政部长西塔拉曼公开表示,为提高营商环境,增加投资吸引力,印度将在特定时间内对劳动法的实施要求有所放松。

    有分析认为,印度总理莫迪希望在疫情这一特殊时期,一方面推动劳动法改革,改善国内投资环境;另一方面借助美国力量,加速布局制造业,提升本国在全球产业链的地位。


印度制造业现状

    早在中美贸易争端愈演愈烈的时候,“印度将取代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论调就成为各方面分析的热点;如今疫情当前,前述看法再次于公众视野中占据一席之地。那么,印度制造业的现状究竟如何呢?

    大致来讲,印度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工业体系。其中,制药、汽车等领域在国际市场上拥有雄厚竞争力。印度的能源、纺织、食品、精密仪器、软件制造、航空和空间等发展迅速。

    印度是非专利药品生产、出口大国,其向200多个国家出口药品,约占全球市场份额的20%。

    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牵引机(Tractor)生产国,第二大客车与机车生产国,第五大重型卡车生产国,第六大汽车生产国,第八大商用车生产国。

    印度还是全球最大的产棉国,纺织服装业是该国最大的外汇来源之一,该行业占印度出口总收入的15%左右。

    以此为基础,2014年莫迪上台后,再为该国制造业加了“一把火”。

    他整合印度各个邦各自为政的商业政策,更大幅度开放外商投资,简化外商投资机制;他提出“印度制造”概念,希望通过改革开放招商引资,利用劳动力成本优势发展制造业。事实上,种种措施一定程度上确实促进了印度制造业的发展。

    不过,世界银行在《2019年营商环境报告》中,将印度的营商环境排在第100位(共评190个经济体),处于中等偏下;而在印度开办企业的难易度排名更低,为第156位。如此营商环境对大规模发展制造业并不有利。

    事实上,于制造业发展不利的因素,在印度不算少。

    “印度人口众多,于发展制造业而言是一个优势,不过其劣势也比较明显。例如,印度教育水平较低,技术工人较少,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落后。”丝路智谷研究院院长、海南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梁海明这样告诉《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

    此外,印度的产业链结合并不完善。制造业一般对机械、钢铁等产业要求较高,可是目前看来,印度尚且无法实现各个产业链之间的良好衔接。而在这一系列的现实障碍中,劳动法是另一个不得不说的因素。


修也修不好的劳动法

    1991年以来,印度的经济结构和就业市场已经发生巨大变化,但其劳动力管理体制却仍然处于自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法律体系的监管之下。历届印度政府都认为,有必要进行全面的劳动法改革,却从未真正彻底成功过。

    “在印度,劳动法领域这一块,是由联邦政府与地方政府共同管理的。现状是,修改劳动法的法律意见太多了,而各个地方的具体情况又不一样。比如有些邦,工人力量强大,想要在这里通过修改劳动法从而削减工人群体的福利,就很困难;有些邦,对资本更加友好,执政方针也比较灵活,修改劳动法可能就不那么难。长时间以来,印度政府的确希望修改劳动法,主要是希望通过修改法律让企业解雇工人不那么困难。结果呢,断断续续修改了一些细小的地方,但整体上并没有破除法律对印度劳工的强大保护。”面对《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的采访,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刘小雪如此分析。

    印度工会组织力量强大,很多工厂都有大大小小的工会组织。印度现有劳动法对雇主解雇工人,设置了很多限制性条款;很多情况下,企业根本无法解雇工人。而这一点,显然于吸引投资不利。


挖中国墙脚?想太多

    在这样的背景下,印度能否从中国抢来更多投资,进而促进当地制造业发展呢?

    “如果我们从‘抢中国资源’这个角度看,应该注意,近些年中国产业升级,劳动力成本上升,一些海外投资企业早就开始有所动作。尤其是中美贸易争端时期,中美政治关系不稳定,一些企业为了寻找更加稳定的营商环境,开始调查中国以外的市场,包括印度。当时,就有一些外资企业希望能去印度投资建厂。因此,这与印度是否主动联系美国企业没太大关系。而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国为了抗疫暂时关闭了各种渠道,外界一度担心这种行为会影响供应链,但现今看来,这是一场全球化疫情,反倒是中国最早走出来,印度才是疫情不稳定的那个。”刘小雪这样对记者强调。

    梁海明的分析则更加直率。他认为,海外资本投资,最符合利益的选择是“哪里生产,哪里销售”。

    他说:“经济学界有一个术语,‘Make where you sell’,意思是在哪里卖就在哪里生产。这是一个供应链演化和扩散的持续过程。以苹果手机为例,中国是iPhone的第二大市场,贡献近20%的销售额。苹果公司要去中国化,就要将生产线转移到别处,组装完成后再运到中国销售,这完全不符合商业利益计算。折腾起来,会让苹果公司比从前少赚30%。谁会愿意呢?”

    “车企也一样。以丰田(TOYOTA)为例,丰田中国2020年的销量目标为176万辆,同比增长8.6%,已经超过了丰田在日本本土产量。由此可见,丰田等汽车公司也不会撤离中国,因为在其他地方生产汽车再运回中国销售,不划算。2019年,中美贸易争端时期,特斯拉(Tesla)老板马斯克(Elon Musk)不理会美国总统特朗普,坚持在上海设立大型生产基地,也是瞄准了中国市场。”

    印度希望壮大本土制造业,想法很好;但如果它希望以“损人利己”的方式来实现目标,结局很难如意。中国拥有庞大且充满希望的市场,只要继续保持开放,所谓的“转移”“外逃”“去中国化”,到底能对中国制造业产生多大负面影响实在值得怀疑。

    “未来,中国会逐渐由世界工厂升级为世界工厂+市场”,梁海明肯定地说。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